曾因常態化核酸而獲利 中國檢測機構今陷財務泥淖
中国解除COVID-19的各项管控已经逾1年,而在疫情期间因常态化核酸检测而「躺着赚」的检测机构,如今却陷在财务泥淖之中。有些企业过去1年内大规模裁员求续命,也有公司至今还被积欠大笔款项。
由于COVID-19肆虐与中国官方的清零政策,在疫情3年期间,原本默默无名的检测机构,包含提供核酸检测的厂商、检测实验室,还是生产抗原检测试剂的企业,都成了中国最受关注的行业。在那段时间内可说是「躺着赚」。
然而,随着中国解除严格的管控措施,生活逐步恢复至疫情前,过去1年多以来,随着红利退去,这些企业可说是「从天堂掉入地狱」。许多公司得面对财报上惨澹的数字、大幅裁员以节省开支,以及「跌跌不休」的股价。
界面新闻报导,达安基因、圣湘生物在疫情期间参与了核酸检测业务并从中获利,但如今,业绩已经大幅度下滑。根据圣湘生物发布的2023年财报,实现营收人民币10.07亿(约新台币44.9亿元),年减84.39%;达安基因2023年实现营收为11.81亿,年减90.20%。
在需求下降、获利状况不佳的情形之下,自然不需要这么多的员工,裁员成了这些企业共同的选择。2023年,圣湘生物裁员561人,员工人数剩2006人;达安基因裁员1612人,员工人数缩减至2006人。
除了这些具规模的大型企业外,在产业链中下游,参与检测的第三方实验室也同样面临困境。
报导提到,迪安诊断和金域医学是依靠规模相应形成优势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当年,为了应对全民核酸检测的需求,扩招了不少员工。而如今,这些过多的人力也都被裁了。
2023年,迪安诊断裁员2285人;金域医学子公司则裁员2825人。被裁撤的对象,主要是销售人员与基层技术人员。
除了裁员之外,在疫情管控已经结束1年多的此刻,仍有不少企业收不到尾款,面临财务风险。
报导指出,在2023年,达安基因应收帐款为20.63亿,年减49.50%,并且认列呆帐6.51亿;圣湘生物的应收帐款为6.92亿,年减46.67%,认列呆帐8306.04万元。
此外,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认列的呆帐则分别为3.71亿元、8.85亿元。
报导也提及,在常态化核酸检测停止后,中国大批检测机构陷入财务危机,原本缜密的产业链也出现松动,上下游企业之间为了钱而对簿公堂的事件时有所闻。例如,达安基因去年就曾将4间第三方检验机构告上法院,理由是「部分厂商注销或破产,因此盼借由法院强制执行的方式,取回应收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