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析-城市导入AI技术 提升智慧应用价值

电信公司展示智慧城市的交通解决方案。图/本报资料照片

(更多产业分析请扫QR Code)

近年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更加明显,原因包括气候异常现象加剧、大量人口往都会区移动等因素。上述挑战,在人口密集、企业群聚的城市,执政团队要负担的责任也相对更重,除了考虑住民在食、衣、住、行与其他面向的稳定发展外,还要对环境永续议题有所回应。也因此,各国城市正积极寻求新方案来协助管理市政活动,这也让全球智慧城市的建置数量稳定成长。台湾在3月份举办的「2024智慧城市展暨2050净零城市展」,包括展出规模与海内外观展人次均创下展览历年最高纪录,即可验证相关主题获得国际重视。

而观察国际指标智慧城市,包括欧洲苏黎世、哥本哈根、赫尔辛基,以及亚洲新加坡、首尔、东京、台北等地,近几年比较重视的智慧城市主题,包括智慧治理(如公共事务咨询、警务与都市计划等)、智慧交通(移动路径规划、交通疏导等)、智慧环境(例如空气品质管理、气候监控、灾害预防与管理、能源管理等)。各个城市正针对这些项目建置各型物联网(IoT)感测器,并透过云端运算与数位仪表板等软硬体工具的辅助,来进行数位化的管理。然而,随着资料种类与数量增加,市政府也对于跨领域分析产出更好行动方案有更高的需求,因此,许多城市在装置端、边际端与云端正在部署各种人工智慧(AI)技术,期待借此创造新服务并且产出更好的执行决策,进一步彰显城市智慧化表现。

■AI让智慧城市再升级,管理与运作更有效率

综合整理国际与台湾在重要智慧城市主题,导入AI工具后相关应用的变化,智慧治理方面,政府善用并汇集各种市政相关资料,透过生成式AI建模,协助政府公职人员更有效率的提取相关讯息,为民众处理特定领域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市政府已经推出聊天机器人应用,让民众针对城市导览、停车与社福资讯等特定主题,快速从官方网页等处取得相关的资讯。在协助中小企业部分,有政府透过生成式AI沙盒机制,与业者合作发展多种生成式AI解决方案,例如利用聊天机器人帮助其客户搜索或进行预订,或是帮助企业自动生成行销内容如电子邮件及社交媒体贴文等工具,并透过短期资金补助的方式,鼓励包括零售餐饮等商家试用与导入,扩大当地智慧经济的发展。

在智慧环境部分,聚焦在天然与人为灾害管理的主题,首先,欧美许多地区受到森林野火之侵扰并造成损失,城市管理单位认为野火发展难以预测,必须从灾前预防开始。因此,市政府与电力公司合作,导入业者的数位双生技术,在数位仪表板标注例如城市郊区高架电网与树枝交缠的状况,透过颜色标示区别植被高低,再透过AI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提出植被修剪建议,让相关单位提早处理以降低不可测的风险。接续,都会区面对突发性天灾、大型活动人流掌控等状况,以韩国梨泰院事件为例,显示出城市紧急应变能力不足的隐忧。因此,已有市政府一方面整合相关部会资料建立「灾害安全资料共享平台」,由中央主责,将资讯汇整并提供各公部门与有需要的企业使用,另外则是结合城市设备如监视器,透过AI技术开发人群密度监测平台与人流引导方案,当面对各种灾害发生时,借由一个整合平台就可快速协助市政府进行即时决策调度与人群疏散。

■关照市民食衣住行,协助防灾与救灾

在智慧交通领域,首先,愈来愈多智慧城市导入无人载具来送货,或者协助弱势族群安全的移动。在AI电脑视觉、机器学习,以及数位双生、光达、GPS等技术协助下,其一,特定区域的导航路径精准度更高,有利机器人的货物交付表现;其二,视障人士配备特定装置,透过AI对坑洞、树枝、卡车等物体的精确辨识,以耳机示警来降低行走风险。

接续,不论是新兴还是已开发国家,车辆抢道、交通违规伤亡、塞车与空污皆是市政府致力改善的目标。对此,AI结合感测器与摄影机等装置,其一,分析车流量等资讯进行塞车预测,提前给予用路人警示资讯与交管单位进行疏导对策;其二,车辆长时间的路口停等造成不必要的交通堵塞与车辆的废气排放,AI则协助优化交通号志,并收集空污资讯进行分析,让重点区域车流逐渐改善,并朝减碳的目标努力。

从前述案例可知,智慧城市在整合各项AI技术后,对现有重点应用的运作都产生明显的助益。整体而言,智慧城市运用AI技术已成潮流,执行单位在谨慎考量AI导入以及营运成本,并建立合法合规的资料取用基础上,AI将能协助更多城市为在地居民与企业带来便利,并兼顾环境的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