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只是放烟火 提振经济有限

(图/本报系资料照)

今年大陆五一假期的景象就是到处「人山人海」,各大景点人流密集到几乎无法移动的图片令人印象深刻,而热门风景区到处都是门票售罄、约满的新闻。大家普遍认为今年五一期间的出行热情是报复性反弹,但据以判断大陆经济已回稳就言过其实。我们更要指出,只靠长假消费释放烟火,对提振经济是有限的。

台湾的假日安排最近也尽量安排成长假。例如今年的放假,除了春节一次连放10天假,连续假期也不少。有6次调整放假,将清明节凑成5天假外,休4天的有3个,休3天的有2个。

休息是为走了更远的路,放假有其必要性。很多老一辈,每天辛勤工作,以工厂、办公室为家,不重视休假。但年轻一辈,普遍觉得放假对于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创造力、人际关系和生活满足感都有积极的影响。合理安排放假时间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幸福感,更让民众有机会去较远的地方旅行,获得新鲜的体验。

然而问题在于同一时间放假,会出现扭曲所有行业的供需关系,形成大量的超额需求。交通可能一票难求,而自己开车又异常壅塞,到处是一房难得的局面。

导致的结果,就是游客们不得不付出比平时昂贵的价格,却只能获得比平时差得多的服务。至于看似因此赚得盘满钵满的旅游企业,其实也不得不面对超负荷运转的巨大压力,同时还必须时时警惕各种隐患和风险。这种在短期内爆发性出现的旅游狂热,并没有多少真正的赢家。

这样的压力也会促使人们做另外的选择,出国去玩。因为能出国的人毕竟不多,到国外如果没有碰到西方的假期,宽松舒适度会好很多。对于游客个体来说,这更是一个相对理性的选择,因为可以得到更大的新鲜感。但如果从经济全域的角度考虑,旅行的支出属于服务输入的同步增加,其结果并不影响整体国内生产毛额(GDP)。但因为在国外消费是花自己的钱兑换的外国货币,会造成外汇的流失。

准此,我们要思考,如何利用假期提振内需?集中式的长假,只是放烟火,对发展经济没有多大帮助。两岸都应该要推广自由支配、带薪休假的制度。这在先进国家早已行之有年,两岸都有此规定。中国大陆是在2008年国务院就出台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根据此法规,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在台湾,我们1984年开始的《劳基法》更慷慨,第38条规定的特别休假给任职6个月至未满1年者有3天假;工作满1年就该有7天假,工作满9年就该有15天,工作满14年应该有20天,工作满第24年就会有30天。

因此劳动者每年可拥有带薪假期,个人可根据自身需求及市场行情来灵活作旅游选择,从而在全体人群中形成「错峰出行」的效果,确保旅游行业的供求关系在全年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平稳状态,降低大起大落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冲击。

但两岸也都有一问题,就是基于现实的考量,很多企业并未真正赋予员工这项权利,有些员工也宁愿将不休假折算成现金收入。于是有可能旅游出行的时间段只剩下国家法定的长假期。准此,对于不给假的企业应该处罚,对于员工应尽量鼓励休假。

另外由台湾今年的情形得到的教训是:有些连假被认为是硬凑、太牵强,不但造成大家必须在周末补班,也搞乱劳资节奏。因此政府实在不宜在假期安排上下太多的指导棋。

(作者为中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中信金融管理学院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