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戴口罩 恐埋下口腔健康隐忧

牙医师指出,戴口罩可能埋下蛀牙、呼吸习惯改变等口腔健康隐忧。(本报资料照片)

终于等到室内可免戴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2月20日起松绑室内口罩令,3月6日起进一步松绑校园口罩措施。牙医师指出,戴口罩对预防病毒传播是重要措施,但可能导致一些不良习惯,埋下蛀牙、呼吸习惯改变等口腔健康隐忧。

蛀牙是戴口罩的一大健康隐忧。台北市牙医师公会常务理事温斯勇指出,如果口罩配戴时间较长,表层会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导致通透率下降,鼻子吸气效率变差,因而改用嘴巴呼吸,导致口干舌燥,且戴口罩时容易忘记喝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湿润度下降,从弱碱性走向弱酸性,正是好发蛀牙的环境。

日本牙医师山口和巳观察到,一些在疫情下成长的小朋友,都出现脸部塌陷的问题,原因是戴口罩时习惯用嘴巴呼吸,导致脸部变长、塌陷,牙齿排列也改变。温斯勇指出,用嘴呼吸时会使用到口轮匝肌的力量,长期可能导致暴牙、下巴内缩,这种情形也好发于喜欢吸拇指、咬笔的小朋友。

儿童牙科医学会副理事长柯萱蓼指出,有些孩子因为过敏导致鼻塞,改用嘴巴呼吸,家长可以观察到孩子总是「嘴巴开开」,或是嘴唇经常干燥、脱皮;如果长期未改善呼吸习惯,确实可能改变脸型,进而出现咬合问题,须寻求耳鼻喉科和牙科协助,例如使用肌肉训练器矫正咬合,或是以药物、手术方式治疗过敏,进而改善呼吸习惯。

不过,两位牙医师都认为,目前尚无法断定「戴口罩」和「影响脸形和咬合」的关联性。温斯勇指出,戴口罩并非24小时的行为,是否真的改变呼吸模式,目前还无法定论;柯萱蓼则认为,长期戴口罩确实可能偏向用嘴呼吸,但嘴呼吸对脸形和咬合的影响是长期的,较难以科学方式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