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面纱之谜:揭秘被封存30年的神秘文字

编者按:著名诗人、作家刘小平,也是一个出色的新闻写手,他写的新稿件,上过新华社和新华每日电讯,上过三峡日报和三峡晚报头条。

28年前,他写了一篇关于我的通讯:“揭开《神秘的长阳面纱——刘洪进和他的‘旅游文化新闻’印象”。当时,我任长阳宣传部新闻科长,宣传别人的多,但自己却保持着低调,从来不写自己,当然也不让别人写我。

刘小平的文稿写成后,送给我审阅,我当即把这篇通讯稿“毙了”。

不让发表这个稿件,不是稿件写得不好,说实话,这稿件写得非常好;也不是稿件写得不真实,稿中内容也很真实,虽然有几处用词有点稍显夸张,也还算很真实。我当时想,我还很年轻,用这么长篇幅宣传我,如果媒体发表出来,人们会怎么看我或议论我呢?

我虽然“毙了”这篇稿件,但底稿还是留存在室内。刘小平花了那么大的心血,是一种友爱也是一种关怀,弃之不恭啊。

在刘小平之后,还有不少人给我写过专稿,那已是2006年以后了,我已在宜昌日报(后更名三峡日报)工作多年了。

自己开始写自己,则是在2022年7月底,我思考着把当刑警参与的一些案件整理出来,也算是一种文史资料。当年,我用一年时间,把长阳公安局刑警大队20名干警的名字都写上了报纸,由于种种原因和考量,唯独没有专门写自己办案的“英雄事迹”和“办案智慧”。

我是从长阳刑侦大队调入长阳电台开始从事新闻专业工作的,工作刚一年后,我又被转调到长阳宜传部工作。

刘小平写我时,没有专门采访我,他是我的朋友和是县里骨干通讯员,有时,我们闲聊一些关于宣传和写作的故事,没想到他都记在心上了,《神秘的长阳》书印出来后,我送了他一本,这时,我已任首任新闻科长4年。没想到,他就凭平时记忆和《神秘的长阳》这本书,意然写下了这扬扬洒洒6000多字的长篇通讯。

第一次有人专门写我,感到吃惊,也很兴奋,但思考再三,没有让这个稿件出笼,为此,我一直心怀愧疚。1995年2月我便调入宜昌日报工作。

人老了,总是怀旧,我开始写些回忆文章时,也开始整理当年的一些文档。2022年10月6日,我在整理文档时,找到了这篇稿件,感到还是那么新鲜,仿佛如昨,我不想让这篇稿件永不见天日,现把它分享出来,也算是对朋友的一个交待,也算是对朋友的一次另类感谢!

(编者怪奇公社 刘洪进)

揭开《神秘的长阳》的面纱

——刘洪进和他的“旅游文化新闻”印象

○刘小平

“长长的日头与清江交媾,

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长阳人。

承接天地精灵的长阳人哟,

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开出了五彩缤纷的长阳……...”

这是刘洪进主编的《神秘的长阳》一书卷首诗中的一段诗,我就是沿着这首诗的优美新奇的旋律,翻开长阳的昨天、今天,一步步接近了长阳的真实和丰富,轻轻地揭开了长阳神秘的面纱……

他象当年的廪君那样开疆拓土,执著于旅游文化新闻的写作和活动,使长阳清江的旅游文化宣传迎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长阳是画廊”。清江,是长江出三峡后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湖北西部的齐岳山,全长448公里,于枝城汇入长江。

清江,是“长阳人”古人类的故乡,是巴人的发祥地,是土家人的母亲河。巴人著名首领廪君,就出生在长阳境内的武落钟离山。

随着国家重点工程——清江隔河岩电站在长阳的兴建,长阳境内形成了总库容31.2亿立方米的高峡平湖。

溪沟成库汉,浅滩成航道,山包成岛屿。两岸崇山峻岭,湖上绿波浩淼,百岛争奇斗艳。使长阳一举成为与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并列的湖北四大甲级旅游区和国家级旅游风景区。

清江库区的形成,彻底改变了长阳“八山半水一分半田”的格局。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及时提出了“两线穿珠,旅游突破,打民族牌,唱清江歌,让长阳走向世界大舞台”的新的发展战略。在这种长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大背景下,给长阳旅游文化宣传热潮的形成铸成了必然趋势。

作为中共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首任新闻科长的刘洪进,清醒地懂得自己肩头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他是土生土长的长阳人,一个高高大大的土家汉子,从小接受土家文化的熏染,土家优美动人的历史传说,民问故事、南曲山歌曾象乳汁一样滋养了他的青少年时期。

从知青下乡时起到参加工作以后,他又受到龚发达、陈金祥、肖国松、陈明洪、刘明春等老一辈土家文化人的深刻影响,他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勤劳和崇高,切身感受到了土家文化的无穷魅力。

他时时思考:长阳美丽的山水和土家悠悠的历史文化向外宣传得是太少了,应该让外界更多地了解长阳,让长阳和清江真正登上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广阔舞台!

历史选择了刘洪进来完成这一英勇的进军!

1992年1月25日,是清江隔河岩电站大坝导流洞正式封堵的日子。那时,长阳境内涉及11个乡镇,主航道长达百公里的库区将全部淹没,清江沿岸很大一部分人文景观将沉没到水底。

为了最后一次与库区的文化资源“惜别”,更为了对库区形成后的旅游资源做到胸中有数,刘洪进与长阳县文化馆摄影专家刘志敏一起,于1991年底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从上游水布娅开始顺江而下徒步“库区行”。

这次库区行,他们到盐池温泉、经天池画廊、登武落钟离山,对沿江的山水滩途、历史传说、民风民俗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采访,记下了十余万字的文字资料,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照片。

那时,清江库底居民已全部搬迁,看不到一缕炊烟,他们常常吃不到午饭,总要工作到擦黑才能赶到就近的居民点和集镇投宿并解决暂时的温饱。

在资丘九湾风景区采访的那几天,天下着大雪,气温降到零下9℃,风寒雪飞,照相机的镜头都无法打开。洪进回忆起那一次“库区行”,脸上便浮起一种胜利者的笑容。

次年4月,春暖花开,库区已经形成,库区内碧波荡泳,上百座岛屿浮出水面。洪进又组织了陈哈林、钟志玺、李春明等四位记者、通讯员进行了第二次“库区行”,沿库区南、北两岸的新修公路、桥梁以及名山、清江支流进行了为时半月的写作采访。

两次“库区行”,使刘洪进基本摸清了库区旅游文化资源,与此同时,一大批反映库区变化以及移民开发的新闻稿件、照片,登上了全国各级报刊的版面。

在这以后,刘洪进又曾多次深入库区,上岛屿、进农家、钻洞穴,对库区开发进行跟踪报道,他坚实的足迹,印遍了他无限钟情的长阳每一个细小角落。

刘洪进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道理,在他自己每天深夜守望孤独的灯光进行辛勤笔耕的同时,他在全县于1993、1994两个年度分别组织发起了两次“长阳清江风景旅游写作竞赛活动”,在活动中,他团结带动了一大批热爱新闻写作的骨干通讯员,产生了一大批讴歌长阳,赞美清江的锦绣文章。

至此,一次“长阳清江旅游文化新闻宣传”热潮已经形成强大声势,其密集的篇次、所登上的报刊档次和位置、文章份量、对外的覆盖面积以及对今后县域经济将产生的深远影响都是空前的。

《神秘的长阳》一书,是长阳和清江走向世界大舞台的辉煌名片;刘洪进则以其卓越的创作实绩在民族新闻发展史上赢起了一座崭新的里程碑

刘洪进主编的《神秘的长阳》一书,是在长阳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家主要领导的直接关怀和督促下编印出来的。县委书记张为民、县长谭微在亲自为此书作序。县委副书记谭卫国、县委宣传部长张念国、副县长胡士国等几位领导干部亲自参与策划,并经常过问编导工作,为此书的顺利面世倾注了心血,开辟了通道。

《神秘的长阳》共收录了35位作者的65篇文章,全书共约20万字,分别从神秘历史、多彩民风、独特民俗、古朴民情、珍贵文化、历史人物、幽奇洞穴、美妙风景等八个方面展示了“神秘的长阳”。

恢弘的气魄,优美的文笔以及全面、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使这部著作成为一部关于长阳清江的“百科全书”,成为长阳走向世界大舞台的辉煌名片。

刘洪进自己当然是《神秘的长阳》的“重点作者”,他自己的作品字数约占著作的一半以上,而且文章的份量也都厚重得格外惹眼。这些文章的写作,是他长期衷情于长阳土家族风景旅游文化的一次集合,是他深厚才气的一次大渲泄。

《清江出平湖》,是1992年1月15日隔河岩大坝封堵当天采写的第一篇公开报道隔河岩风景风情的文章,发表在《宜昌日报》,《长江开发报》显要位置。

《万古清江出平湖、百余山头成岛屿》发表于《经济参考报》等报刊;《清江成为新的旅游胜地》发新华社通稿;《清江秀绝三巴地》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为活人跳丧》发《人民日报》、《中国青年》等10几家报刊;《清江巴山峡发现“地下兵工厂”》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0几家媒体,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甚至美国之音等海外报刊电台也多次转发刘洪进的新闻稿件。

刘洪进的写作速度和数量也是令人咋舌的,三年来,刘洪进每年发写稿发稿都在200篇次以上,1994年可达360件以上,字数40万以上,稿件覆盖中外260多家报、刊、电台。

在论述《神秘的长阳》和刘洪进的旅游文化新闻的时候,我们没法不提到他的《世界巴人之谜》和《神秘的“日月山庄”》这两个代表作品,它们分别是《神秘的长阳》的开卷和压卷之作。

《世界巴人之谜》是一篇具有强大震撼力的长篇新闻报告,约1.2万字,在全国10家新闻报刊大多整版或半版隆重推出,并被《文摘周报》摘录,从而引起轰动。

这篇文章,采写了考古老人张希周以毕生精力研究巴人历史并获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的事迹,讴歌了张希周那种舍利凿空,含辛茹苦,负籍踏考,行程万里,锲而不舍的历史大胆思考、研究考证的精神;远写到18万年乃至100万年前的人类发展之谜。

“……张希周认为这里的人类遗迹至少可断代100万年以上。无怪乎,古书称盘古一万八千岁,这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这是朱票山600代人接力向上“开天”的历史寿年。

盘古开天,只是这里人类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的一段神话了的故事罢了。

无独有偶,张希周不仅在这里发现了‘盘古开天‘,而且对《山海经》中的’朱卷之国’、‘女娲补天’、‘不周之山’等找到了新的解释内容。

……而18万年前的古‘长阳人’只是‘朱山人’的晚期人类罢了。《山海经》这部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神话天书的经典,竞然张希周找来了实物的论证。”

这些论述,真比原子弹爆炸还要让人感到惊心动魄,让人目瞪口呆!

而象这样的精彩论述在《谜》文中比比皆是。其实,这绝不是刘洪进故意哗众取宠:刘洪进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向世界展示一个考古老人的心血,提供一种值得人类关注的发现和观点,帮助人类最终解开自身最大的谜团向前迈进一步。

文章提供的观点只是一种假说,远不是最后的科学的定论,但我们仍然不能否定这篇文章的巨大价值,因为人类很多科学的结论都来源于最初的大胆设想,同时人类有很多的设想也正在论证之中……

《神秘的日月山庄》对外界又是一个大谜团。“中国最小的旅游经济特区”究竟是如何地“特”?“开放式经营,封闭式管理”的广告词所包含的“开放”程度有多大?价值1000元门票持有者可能会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这都是社会想知道的内容。

日月山庄庄主、中国珠海实业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杨玉和先生是个大能人,拟投资3.5亿元人民币建设这个庄子,在报刊做开业广告时的隐隐约约、吞吞吐吐,把社会的胃口吊得很高。

就是在这个时候,洪进的《神秘的日月山庄》“炮制出笼”了。这个长7千字的新闻报告以其在彼岛的亲身经历向人们展示了一掷千万的赌、巴蛮洞中与穿树叶衣的土家妹子共舞和“成亲”、湿蒸桑拿美容、夜宿“情侣屋”蒙古包、24小时全程服务和“顾客永远正确”等一系列内容,让人看得口舌生津心惊肉跳又跃跃欲试!

于是,大把大把的钞票就源源液滚进了日月山庄的帐户。

这篇作品在《厂长经理日报》、《宜昌日报》等国内十家大型报刊披露,《美国之音》也摘播了这一消息。

有一次长阳县里一位领导到北京参加一个会议,几十位全国大型企业的厂长经理纷纷向这位领导询探“日月山庄”的秘密,他们都是看过刘洪进的文章的。无怪乎杨玉和先生特意奖给洪进1000元现金!

新闻诱导的能量以及新闻宣传对旅游事业、经济建设的巨大影响亦由此可见一斑矣。

另据悉,宜昌腾飞实业有限公司经理王克海就是在读了刘洪进《清江巴山峡发现“毛泽东”》、《清江巴山峡发现“地下兵工厂”》、《巴山洞中天》等文章后萌发了开发巴山洞的念头的,他已投资32万元将巴山洞开发成了一处新的旅游景点,他还将刘洪进的文章复印数百份在长阳县城的主要街道上制作了十余处广告宣传牌和在一些重大活动中散发。

有多少人是看了刘洪进的文章后决定旅游清江,而在反复筹划之后踏上清江的碧波的就无法统计了,但我想,这里肯定不会是一个小数字。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其独特之处,都会为我们造就一个高峰。透过《神秘的长阳》我们窥见到刘洪进致力于旅游文化新闻的独特风格和追求。

刘洪进的独特之处,我以为是他坚持不懈地进行旅游文化新闻的创作实践,并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透过《神秘的长阳》,笔者试着对他的创作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他的作品真实、新奇、时效性强,具有新闻性,能引起读者兴趣。

既是新闻作品,当然必须具备新闻性。无论是写山川地理还是写历史文化,他都注意到所使用新闻素村的真实性,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如为了写《泡浓清江一情》这样一篇千余字的短文,刘洪进便查阅了《辞海》、《长阳县志》、《茶经》、《夷水古风》等多种历史文献,调查访问了十多位民间老茶师、老艺人,所以他的短文引经据典、博古通今,对土家茶经有相当深入的了解。读了这篇短文,一般读者都会认为是出自茶叶专家的手笔了。

新奇,才能吸引读者,才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题材挖掘上的独具慧眼。《为活人跳丧——生斋》,只看题目,就能吸引着读者一读为快。而这里的新奇必是以真实为基础的。

作品时效性强则体现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敏感。刘洪进的《神秘的日月山庄》、《清江出平湖》等大量作品,都是时效性极强的作品,迅速、准确地为社会提供了长阳清江的大量信息和最新动态。

笔者还认为,刘洪进的时效性强的作品,同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这一方面是因为所选题材均是十分重大的题材,这些重大的事件,必将载入区域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册,因而具有较强生命力。

另一方面,刘洪进的许多新闻作品不是急功近利的,比如他潜心挖掘的历史人物、民风同俗、山川风物一类的作品,虽然难以引起一时的轰动效应,却也因题材本身的不朽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二是其语言具有散文的美,因而使作品摇线多姿,凭添了可读性。

现在有些新闻作品干巴巴的,让人不忍卒读。刘洪进的语言却已修炼得具有散文的美感,鲜活、生动、使人百读不厌。

他写《善“吹”的土家人》:“土家人在劳动间歇或幽会时,随手从树上摘一片常青树叶,放入口中,运气吹响,如鸟叫,悠扬婉转,似鸡鸣,漂山漫谷。有土家情歌云:‘深山木叶盼郎吹,一个曲儿约姐会,树下结出连心果,只谢木叶不谢媒。'木叶‘,是土家男女谈情说爱的’媒人‘,是一件长满大山的’乐器‘。”

他写《清江水歌》:“每游清江,我都为这优美的清江水歌所感动,她与秀美的清江风景相得益彰。恍然中,有时你真分不清哪是水歌哪是山色,只觉得这山,是凝固的水歌,这水,歌是融化了的山色。”

这些充满深清又优美到极至的句子,就这样强有力地打动着读者的心。

三是刘洪进讲究悬念和空间的艺术,尊重读者的创造参与,因而他的作品深厚耐读。

文理相通。无论什么样的作品,如果象白开水那样直白无余,那么读过也就很快忘了,因此高明的作者,总是不把话说尽,吸引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进行“二度创作”,与作者共同来分享艺术创作的快乐。

刘洪进深知其中的道理,他写《神秘的日月山庄》是留有余地的,绝没有把日月山庄原原本本地贩卖给读者;他写《世界巴人之谜》,目的并不是要把这个谜解开,这个谜仍然存在,作者只是为当代人提供了一个眺望这个谜底的“了望台”;他写“幽奇洞穴”部分的几篇文章更是处处谜团、步步悬念。也许这样更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

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谜的存在,很多谜一时还难以解开,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也并不是先知先觉的,为什么硬要装圣贤呢?留下谜底让人猜不是更妙么?

罗罗嗦嗦已是数千余言,我已听到读者不耐烦的断喝:呔!还不快快打住!

我最后还要说的是:本文中对刘洪进新闻写作上的一些褒贬不一定恰当。我不是领导,也不是新闻评论家,甚至还不是一个合格的通讯员。我的上述言语,只是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说的,只是基于我对刘洪进的了解和对他的作品的真心喜爱。

如此,说错的话,读者便可以谅解。此外,刘洪进还很年轻,年方36岁,正是干大事业的时候,想他在未来的岁月中,绝不会辜负我辈热心读者。

1994年11月3日写于贺家坪守望斋

(作者原单位: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