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海山镇:破解海岛盐碱地难题,铺就“百千万工程”新“稻”路
夏日炎炎,潮州市饶平县海山镇达南村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呈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广袤的稻田里,农户们驾驶着收割机,穿梭其间,将一簇簇金黄的早稻收入囊中,这片曾经的盐碱地如今已成为了海岛上的“新粮仓”。
近年来,海山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凝聚多方合力,以解决海岛“老大难”盐碱地问题为切口,依托粮食种植生产示范基地创新推行“三步走”战略,积极探索盐碱地改良途径,以农业智能化、机械化有效盘活撂荒地,铺就海岛“百千万工程”新“稻”路。
凝聚人才力量,攻克盐碱地种植难题
海山镇作为潮州全市唯一的海岛镇,其盐碱地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导致种植难度大、效益不高。为了突破盐碱地制约耕作的技术瓶颈,海山镇党委与各村组织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组团帮扶的资源优势,携手汕头大学科技特派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积极探寻盐碱地改良办法。
据介绍,海山镇紧紧抓住撂荒耕地整治契机,先将达南村13亩撂荒盐碱地作为水稻试验田,在科技特派员团队精心指导和科学培育下,该地块被改造成1年2造的水稻田,每亩产量高达425公斤,此次盐碱地改造项目还带动了周边43户农户的参与,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精选种植品种,促进农民增收
达南村水稻种植户林先生表示:“农业现代化,品种是基础。选择耐旱、抗逆、高产的水稻品种,才有好收成。”为破解盐碱地种植难题,海山镇党委联合帮扶工作队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盐碱地状况。他们改变传统思路,从“改地适种”转为“改种适地”,通过多次引进与试种筛选“择优”,最终为达南村粮食生产示范基地的量身定制了“精准施种”方案,成功选定了“Y两优911”优质水稻品种。
据了解,该水稻株型松散适中、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不仅高产稳产,米质也极为优良,且抗倒力强,能够很好地适应海岛盐碱地的“咸度”环境。每年春耕时,这些秧苗被有序地栽种进水田,随风摇曳,展现出勃勃生机。随着“Y两优911”的成功种植与推广,海山镇的水稻试验田种植面积也实现了显著增长,从最初的13亩扩大至80亩,海岛“盐碱地”正焕发新颜。
强化科技赋能,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不仅让农民有了“聚宝盆”,也让“粮田”变“良田”。此前,13亩水稻试验田人工插秧就需3天,种植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移栽质量和成活率面临挑战,导致不少农户对此持观望态度,不愿承包。为改变这一局面,海山镇党委多方统筹,引进新型现代化农机设备,并大力完善示范基地基础设施。通过打造深水井实现机械化抽灌水,修缮排灌沟渠、机耕路,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用水条件,逐步摆脱了降水不足、“靠天”吃饭的困境。
此外,海山镇还示范推广水稻育秧机插技术服务,并引进了无人机进行施肥施药作业,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精准、高效的“营养”补充。这些机械化作业方式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用工贵、招工难”的问题,还显著提高了种植效率,促进了水稻的增产增收。
文、图 记者 曾柯权 实习生 许舒怡 通讯员 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