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农特产品扎根兰州”系列报道撂荒盐碱地上再飘稻花香
在美丽的榆中县青城镇,一片曾经荒芜的盐碱地如今绽放了新的活力,成为生机勃勃的水稻丰收之地。10月15日,记者来到青城五良养殖场,养殖场负责人张远斯介绍了他们今年的水稻种植成果。
“我们今年种植了100亩水稻,5月20日播种,10月11日收割,亩产达到了1200斤。”张远斯满脸笑容地说道。这些水稻有两个销售渠道,一部分卖给了宁夏粮食集团,另一部分卖给了宁夏超娃米业有限公司。总产量大约61.3吨,还有一小部分留下来供厂区自用。
谈及这片水稻田的由来,张远斯感慨不已。曾经,这里是一片被撂荒的土地,由于青城依傍黄河,上下游的水电站致使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问题严重,3至5年内无法种植玉米等农作物。镇党委、镇政府及时察觉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并积极联系榆中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从辽宁引进了抗盐碱的水稻品种进行试种。
“去年,我们率先试种了二十亩,结果令人惊喜,这个水稻品种种植过程非常顺利,稻米也能够如期成熟。”张远斯回忆道,“尽管引进的水稻品种产量稍低,大概亩产仅有900多斤,但这意味着我们盐碱地开发改造项目是可以持续进行下去的。”
因此在今年,张远斯和他的团队果断扩大种植规模,将水稻种植面积拓展至100亩,并且从银川、宁夏引进了新的品种,产量颇为可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他们大胆创新,一改传统的插秧方式,采用机械化播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节省了劳动力。
“水稻种植对土地平整度的要求极高,当水稻幼苗长到两公分的时候,关键的一步来临——放水。此时,一旦土地平整落差超过三公分,就会有一部分水稻幼苗被淹死。”张远斯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水稻的良好生长,这片土地经历了多次深度翻耕。开荒过程耗费成本较高,要深翻四遍,每翻一遍地,农民们就得人工捡一遍芦苇根。土地平整也至少得翻两遍,这一切都是为了给水稻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目前前期成本较高,首次开荒一亩大概得4000多元投资,但政府补贴力度大,一亩地补贴2000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进行土地整理,持续进行盐碱地开发改造,并且给周围种植户提供前中后期技术指导、销售渠道和补贴,让他们低成本开垦荒地,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到水稻种植中去。”榆中县青城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说道。
“看到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变成了丰收的稻田,我感到非常高兴。”张远斯欣慰地说,“这不仅是我们养殖场的成果,也是镇政府和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推广这个项目,让更多的农户从中受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立山 王程君 彭美姣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