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东:惠民保应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不会完全替代百万医疗险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夏子轩

2020年是惠民保元年。这一年,惠民保以“低保费、高保额”迅速在全国各大城市落地。两年过后,惠民保仍是现象级产品。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28个省区市推出177款惠民保产品,1.4亿人次参保。

初期,惠民保定位一度模糊,被认为是准公共产品。此后,定位逐渐清晰,银保监会一锤定音,将之定位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属性、功能已获明确。历经两年推广,各地惠民保参保率水平多有差异,最高的达85%,最低的仅为0.8%,全国平均参保率还不到10%。

思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思派”),创始于2014年,致力于引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一体化的健康管理网络,并为大众提供优质与可及的医疗服务。思派健康作为思派旗下提供医疗服务网络及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的业务公司,一直聚焦于商业保险与个性化健康医疗服务,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健康医疗保障。2019年12月,思派健康参与推出广州惠民保。截至2021年年末,思派健康共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了17种城市定制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其中,惠民保的个人注册会员超过1400万人。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就惠民保发展走向等专访了思派健康副总经理陈明东。

时代周报:新版惠民保陆续上线,大多数产品都开始扩展投保范围、扩大保障责任,同时降低免赔额。你如何看待惠民保的赔付压力和风险?

陈明东:惠民保自诞生起,就设置了免赔额、药品目录和报销比例等三道防火墙,以此保障产品稳健、持续运作。以广州惠民保为例,免赔额为2万元,意味着普通感冒发烧不太可能获得报销,获得报销的是重大疾病。相对来说,身患重大疾病的群体占比较低,设置免赔额会让产品运营更稳定。

其次,广州惠民保的药品目录是敞开型的限制,报销药品非固定不变,随着医疗进步,会依产品整体运营情况纳入新技术,不断更新药品目录,形成良性循环。

广州惠民保采取80%比例报销。如按100%报销,患者一旦超出2万免赔额后将没有任何压力,可能会导致医疗滥用。70%-80%的报销比例,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医疗费用,既能避免过度医疗,又能减轻患者负担。

时代周报: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城市出现“一城多险”的情况,该如何防止低价竞争?

陈明东:一个城市可以有多款惠民保,但每个产品需要有各自的适合群体,形成多个产品不同层次竞争的发展格局。不同产品虽有部分客户群体重叠,但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合适产品。

时代周报:“低保费、高保额”是惠民保的主要特点。未来,保费会提高么?

陈明东:我个人认为,短期内,惠民保不会涨价。但从长期看,售价在70元左右的惠民保产品,价格上涨压力相对小一些;而售价在150元左右的惠民保产品一旦提价,可能每年会涨价10-20%,甚至30%。

售价70元左右的惠民保产品,它的特点是涵盖医保内的费用和目录外的特药使用。售价150元左右的惠民保产品,特点是涵盖医保外的自费住院医疗。

医保外自费部分属开放式体系,一旦有新的医疗技术上市都会自动纳入,相关治疗费用也无法把控。由于这部分资金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不具备管理医保外自费部分的能力,可能需要依托涨价维持项目运营。这也导致两种产品将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

时代周报:惠民保的定位已经清晰,是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在部分城市,惠民保的二次参保率有所下降,你如何看待?

陈明东:惠民保还处在探索阶段。消费者可能在第一年图新鲜,一年后如果发现和普通商业保险没太大区别,就会导致二次投保意愿下降。

因此,我们不能以牺牲消费者认知为代价,过度追求投保量。惠民保二次参保率下降,实际上是消费者回归到正常认知水平,真正了解惠民保的消费者就这么多。

监管部门应鼓励保险公司为惠民保提供更多服务,比如把本地医药资源镶嵌进去,提供专门医疗服务入口,提高理赔效率,提升便捷度;同时,产品标准化、体系化,尽量把销售误导降到最低,让消费者真正认识到自己买的是什么。

时代周报:对惠民保的市场化发展,你还有哪些建议?

陈明东:惠民保不能过度依赖政府监管部门的强背书,而应该依据当地的实际数据和需求匹配产品。监管部门鼓励商业保险发展,应该为它提供基础建设、数据、管理等技术支持,鼓励开发出满足市场多样需求的产品。

比如商业保险产品的设计,就需要了解当地实际医疗情况,哪些损耗大,哪些不需要。其次,要建立快速的理赔系统,理赔数据出来后,根据数据明细理赔。这些医疗数据需由政府部门提供支持,才能让保险公司更快速和准确地作出理赔结论和办理赔付。让商业保险真正建立一套属于当地的服务能力,这远比保费收入更重要。

时代周报:惠民保会挤压百万医疗险的发展空间?

陈明东:不会完全替代百万医疗险。

目前,百万医疗险已覆盖近1亿人口,以城市人口居多。传统的“重销售、轻产品”模式使销售效率不断下降,想要继续提高覆盖率难度很大。

我个人认为百万医疗险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瓶颈,未来可能会重新出现一个新的百万医疗险或者新的商业保险。它会吸收惠民保的运作优点,同时进行迭代和改造,在惠民保对全民进行保险教育后,它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时代周报:互联网保险新规,对惠民保是机遇还是挑战?

陈明东:我认为是机遇,任何监管规范都有自己的考量。

比如说身份识别,可以避免代投保的情况,消除一些不规范行为,让消费者回归到了解清楚产品后再自行去购买的阶段。其次,新规对于服务提升很有帮助,监管文件提到建立线上化的服务体系,包括线上的保全、理赔、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保险公司重新梳理自身的服务体系,这对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