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医疗险迷思 健保+实支实付并不够!

很多疾病不用住院就能治疗,例如癌症标靶治疗等先进或精准医疗(如口服标靶药物、质子治疗等),费用很昂贵,实支实付险可能无法保障这些高端医疗的需求。图/杜宜谙

实支实付医疗险可以保障自行负担及不属全民健保给付的住院医疗费用,近年成为国人的第二张商业健保卡。不过,寿险业者指出,很多人以为「有健保加上实支实付险」就稳了,其实就是一大迷思。

富邦人寿指出,随着医疗技术日益进步,健保负担外的自费项目逐年增加,民众面临「医材价格高」、「标靶药价高」、「新式手术费用高」等三高风险,且很多不用住院就能治疗,例如癌症标靶治疗等先进或精准医疗(如口服标靶药物、质子治疗等),费用很昂贵,实支实付险可能无法保障这些高端医疗的需求。

富邦人寿建议,民众可借由市场陆续推出精选伤病保险及癌症新式疗法保险,适时补强医疗保障的缺口。以台湾民众十大死因排名第一名的癌症为例,富邦人寿推出多张癌症精准治疗保险商品,包含癌症基因检测、标靶治疗、自体免疫细胞治疗、质子治疗及重粒子治疗等高额且须自费的癌症新式检测与疗法的给付,协助民众升级防癌保障,以分担罹癌高额医疗费用的风险。

台寿点出三迷思,一是「买终身险一定比定期险好」,终身型的医疗险商品,保费通常高于定期型保险商品,若要精打细算,建议可透过规划消费型的定期医疗险为主;另一方面,规划医疗保障的重点在于用较少的钱(保费)来转嫁风险发生时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因此,规划医疗保障应着重于「保障的范围与额度」。

二是「小孩的保费比较便宜,优先把小朋友保障买足」,其实家庭的经济支柱是父母,应「先保大再保小」优先规划父母亲的医疗保障,才可让保险有效发挥保障家庭的功能;三是「医疗险有买就好」保险要因应不同阶段需求、政策及医疗环境的转变有所调整。因此每2至3年要请专业的保险顾问协助整理全家保单。

国泰人寿表示,常见迷思就是「还年轻不需要医疗保险」,但是近年来疾病年轻化,宜及早建构医疗保障以备不时之需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