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理学|本期关键词·孤独症 科学早干预让孤独症儿童不“孤”

引言

近日,知乎上一篇“孤独症儿童爸爸的深情告白”引起大家的关注,故事中孤独症孩子牵动着整个家庭喜怒哀乐的各种细节令人动容。也让很多家长开始忍不住对号入座,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是潜在性孤独症患者?针对这些孤独症认知的误区,我们特地采访儿科专家赵聪敏为我们详细解答。

专家简介

赵聪敏: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智星康儿童医院院长兼首席专家、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原儿科主任、国家民政部障碍儿童抚育指导专家。

名词解释

孤独症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儿童孤独症或孤独症谱系障碍等。临床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儿童孤独症若能被早期发现,并及时得到准确的医学与教育学、医学与心理学的干预与服务,大部分都能入学,并逐步成为具有特色的健康人。

案例概述

8岁男孩不上学 偷溜去闻汽油味

“小峰又在加油站,趴在摩托车油桶上闻气味。”小峰爸爸又一次接到老师打的电话。就在上周小峰辍学跑到加油站闻汽油味,差点被爸爸打断气。这才过去不到一周时间,孩子的毛病又犯了。为了杜绝孩子的怪异行为,小峰爸爸每天监督,但小峰总是趁他不注意偷溜出去。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小峰也说不出来,默默地低着头。小峰爸爸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老师建议带孩子去医院看看。经过一番检查,小峰被确诊为孤独症。

经过咨询了解到,小峰家住离乡镇不远的一个乡村,妈妈是勤劳的农家妇女,爸爸在村里做些小生意,家人早出晚归对孩子的管教较少。小峰出生后即表现出内向气质,不爱搭理人、与人交流少、时常一个人玩耍。若不是这次闻气味的行为引起家人的注意,他的病情还不会暴露出来。专家采取一系列治疗干预方法,减少小峰闻汽油的机会,给予其他的兴趣刺激,转移注意力。专家指导老师为小峰成立互助小组,让两名学生帮助小峰开展在校内的学习生活,并引导家长深度陪伴孩子,多交流互动。三个月后,小峰不再有闻气油味的行为,进行正常的学校生活。

成因解析

家长对孤独症认识的常见误区

1.父母的教养并不是孩子孤独症主要因素。孤独症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受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环境污染、生物异源物质、母亲孕期的健康状况、肠道健康状况、饮食和营养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孤独症。

2.儿童孤独症虽然是终身性疾病,但能被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与治疗,大部分儿童都能顺利入学。

3.孤独症的儿童与重度感统失调的儿童均有语言障碍、无主动社交、刻板行为等问题。但孤独症儿童一般3岁以内发病,表现在无法理解他人的语言和思维。如果孩子一岁左右见人就笑、也会说话,后期慢慢不会说话了,孤独症的可能性小,重度感统失调的可能性大。

专家建议

集结所有力量 帮助孩子融入社会

1.立即行动。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疑是孤独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很多家长都感觉人生崩塌,过 度 沉浸 于焦 虑 和恐 慌中。家长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要立即行动,踏踏实实进行科学的干预与治疗,解决孩子“吃喝拉撒玩乐睡”的问题。

2.求助于专业的孤独症机构和老师。我国现已具备前沿科学的孤独症干预方案,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从以下三方面学习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1)语言模块:掌握以家庭范围内语言初级训练、语言高级训练、理解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综合训练的技能。

(2)学习模块:避免孩子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学习开发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从而改善其社交障碍、行为刻板和兴趣狭窄的问题。

(3)社交模块:构建正确的社交概念和社交策略能力,包括换位思考、察言观色、执行功能、自我调节、解决社交问题、减轻社交焦虑等,教会孩子能融入生活的社交思维习惯。

3.找到社会志愿者组织及学校老师,陪孩子在家或户外玩耍,开展社会活动。从时间和空间上,让孩子多与人接触和互动,促进社会功能。

测评

孩子如果有“五不行为”:不看(不喜欢看人)、不应(不喜欢理人)、不指(不喜欢用手指物)、不说(不喜欢用口语表达)、不当(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家长要引起重视,通过以下20条进一步检测孩子的能力,若不具备应当心患有孤独症的可能,到专业机构进行诊断性评测和支持服务。

1.随时你都能察觉到孩子快乐或不快乐的情绪。

2.当你出现在他/她身边时会立刻注意到你。

3.孩子会经常对你微笑或大笑。

4.当你看着或用手指向房间另一边的玩具时,孩子会跟着往那边看。

5.需要帮助时,孩子会用各种方式告知你。

6.孩子会做一些事情来逗你玩。

7.孩子会尝试着让你去注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

8.孩子会捡起东西并交给你。

9.孩子会向你展示物品。

10.孩子会挥手与人打招呼。

11.孩子会用手指向某物。

12.孩子会用点头的方式表示“是”或“要”。

13.孩子会用声音或语言来获取注意或得到帮助。

14.孩子会使用双声词如mama, gaga, bye bye。

15.孩子会两词连用,例如“要-蛋糕。

16.叫孩子名字会有反应并转头向着你。

17.孩子会有兴趣玩各种各样玩具。

18.孩子会玩假扮游戏,如喂玩偶吃东西。

19.不用提示,孩子可以理解不同的字或句子。

20.孩子会用与年龄相匹配的词语让人了解他/她的意思。

本文选自《新家长报》770-771期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新家长报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新家长报。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