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孤独症训练康复:儿童孤独症患者的亲身历程

重庆孤独症训练康复:儿童孤独症患者的亲身历程

儿童孤独症患者小王的亲身历程,该案例极其典型,典型的发育障碍症状、典型的成长史、典型的并发症、典型的治疗用药及康复训练,其过程对其他患者家庭有参考价值,也能让大众看到孤独症患者家庭的艰难与坚持。

初见小王的时候并不愉快,是躺着进入我们视线的——更准确的说,双手被约束带缚于病床上,小王用洪亮的声音和平板毫无变化的语调不断重复着“解开”“不能打人”“打人不好”。他的意图表达的相当明确,然而望之难免古怪——他的表情无悲无喜,无委屈无愤怒,仿佛被束缚着的不是他,发出呐喊的不是他。走上前与他交谈,其古怪似乎有了一些根基:怎么被约束了?因为小王不听话了。怎么不听话呢?打人不好。不打人就能坐着和我们聊天对不对?解开,不能打人。解开。

重庆孤独症训练康复:儿童孤独症患者的亲身历程

小王是一位典型的孤独症患者,生活在他孤独的星星上。一岁时会叫“爸爸妈妈”,但眼神从不看向父母,只是模仿着听到最多最好发音的词汇。到三岁,只会说叠音词,仍然不与人对视,无法也无意与同龄小朋友玩耍。当父母开始带小王出门时,从不对任何人感兴趣的小王展现出了另一种喜好——柱子,任何柱子,小王在每一个路过的柱子前伫足,无人能理解是什么吸引力他。

当父母试图带他继续前进,小王开始发出尖利的刺耳的呼啸,尽管其中并无任何惨烈情感,但足以引起众人侧目。父母带小王辗转于多家医院,得到同样的诊断:孤独谱系障碍,也就是通称的“自闭症”。没有任何治疗药物,父母带其走遍大小康复训练机构,学龄后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只求小王能拥有一点点自立的可能。

到16岁,青春期后,小王的教育、看护变得更加艰难。无法表达出能被多数人接收到的情感不代表没有情感,生活在星星的小王同样能感受到孤独、悲伤、沮丧,这一切开始爆发。小王开始时常尖啸,声音中依然没有情绪,但是这行为本身却让人感受到他的无助,那无情而高亢锋利的声音让人心惊胆寒。渐渐的,尖叫不足以释放小王的痛苦,他开始显得喜怒无常、时常摔摔打打,终于在一次割破外祖父的手后被送到了北医六院,接受情绪不稳相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