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彭州宋墓 道教千年秘术出土

镇墓券常见于北宋时期,有镇墓避邪作用。(取自天府早报)

首次正式出土与道教有关镇墓券。图为第四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中新社资料照片)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认为青石村遗址保存最好。(中新社资料照片)

四川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月26日指出,去年6月开始对彭州市青石村遗址进行考古,从中发现3座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的墓葬;其中,M1墓葬有着保存良好的堪舆罗经图,上头刻着八卦、五行等道教阴阳风水秘术,对研究古代道教、风水堪舆理论等有重要帮助。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现场负责人杨洋指出,考古工作队去年6月开始对成彭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工程、沙西线彭州支线建设工程、成什绵复线至石化基地连接线支线建设工程、彭州市三环路建设工程等4条公路工程进行考古探勘,经过多月的努力,在青石村遗址出土有丰富文物的3座宋朝墓葬。

发现铜钱陶俑古物

3座墓葬分别被考古队命名为M1、M2及M3。其中,M1、M2的保存状况良好,共出土4件镇墓券(震慑鬼灵的随葬文物),但M3保存较差。M1出土的一件镇墓券为华盖宫文券,又称为堪舆罗经图,上头刻有八卦、天干、地支、五行、二十四山、二十八宿、天地人鬼四路等;其余3件镇墓券则保存状况较差,字迹难以分辨,但仍可见到八卦符号。

M1的2件镇墓券中间,压有不明年份的五铢(西汉至唐朝前通用的钱币)、713至741年的开元通宝、758至760年的乾元重宝、998至1003年的咸平元宝、1156至1161年的金代正隆元宝等古代铜钱。

M1墓中还出土武士俑残片、双系罐、5个捏制的小双耳杯、1枚大型的崇宁通宝。考古团队据墓葬形制、随葬品以及铜钱年号推断,M1墓年代应在南宋早期。

M2为竖穴砖室墓,墓室底部中间挖有腰坑,出土龙形俑、陶鸡、镇墓券、武士俑、四系罐、双系罐、捏制的双耳杯、扇形湖州铭文镜、铜钱等。杨洋表示,龙形俑也被称为伏龙或墓龙,主要用于镇宅或镇墓,但也有人推测与方位有关。

助道教文化研究

考古专家指出,东汉五斗米道二十四治(教区)的首治阳平治,就位在今日的彭州海窝子,该地道教文化渊远流长,值得深入研究。

考古专家表示,此次出土的镇墓券,是成都平原正式考古出土的墓券堪舆罗经图,对研究彭州地区的宋朝道教分布、道教理气派的风水堪舆理论、形势派的流传地域范围以及八卦、天干、地支、二十八宿等中国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

小灵通 八卦

是《易经》基本概念,可代表一切自然现象的动静状态,每个卦由三个爻组成。八卦的项目组合,可代表各种自然现象或动态,分别为「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卦名则称「干、坤、坎、离、震、巽、艮、兑」。若将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原本八卦(三个爻)亦称为八个「单卦」,而相同的两个八卦组合(六个爻)则称「重卦」。(赖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