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挖出摩诃池西北角 推断该池面积至少上千亩
▲四川成都三医院的工地现场,挖掘出摩诃池西北角,以及一段80公尺长的残存城墙。(图/翻摄自网易新闻)
曾让诗圣杜甫等众多文豪泛舟池中而「沉醉不知归路」的摩诃池,继2014年在四川成都体育中心被发现池子的一隅后,近日又意外挖掘了该池的西北角。据专家结合史实推断,摩诃池至少有上千亩的面积。
随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楼工地施工,成都市文物考古队进入工地进行调查,并于4月13日展开考古行动。成都市文物考古队易立指出,明代修建蜀王府填平了一部分摩诃池,而在这些堆积物里,有明代的瓦砾、青花瓷等东西,结合历史文献和发掘的文物可以判断,成都市三医院这个地方,基本可以断定为摩诃池的西北角。
据史料记载,摩诃池在唐代发挥着公园的性质,最开始隋朝蜀王杨秀修筑成都子城时,从子城的南面和西面取土形成,面积达500亩。到了唐代,随着郫江水和解玉溪水引入摩诃池,并经后蜀扩建,水域面积一度达到1000亩左右。但在元末明初和明代,摩诃池逐步衰落并被回填。而在明洪武18年,蜀王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于后蜀宫殿旧址修建蜀王府,这也就是明代版摩诃池,完全成了一个私家园林。
易立表示,虽然摩诃池被填平了大部分,但池体还积蓄了不少水源,而这次发现的只是一个边缘。根据考古发掘,可以推测摩诃池在明代修王府前,面积超过1000亩,在唐朝时应该还要更大。
除此之外,成都三医院还出土了一段80公尺长的残存城墙,初步断定为五代到北宋时期所修筑。由于这段城墙遗址连基槽都没有,考古专家认为,这段城墙很有可能是战争临时修筑的防御工事。据史书记载,北宋干德二年11月宋太祖发兵攻蜀,后蜀政权覆灭,这段城墙很可能见证了当时的刀光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