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时空 与科技一起旋转

透过网路科技观众可更贴近艺术家,真实与虚拟视觉的交错,成为表演艺术一大趋势。导演陈芯宜编舞家周书毅近期便合作,推出VR电影《留给未来的残影》,模拟人死后,灵魂漂流的状态,观众戴上VR眼镜,就能看见舞者身旁穿梭来去跳舞。

周书毅表示,录制VR影像和在剧场跳舞大不同,「必须假想为一名虚拟的观众而跳,得空出位置来,像是专为一个人而跳,非常特别。」

下半年将登场的《花神祭》,同样计划拍摄VR版本艺术总监林丽珍观察,剧场的可贵之处,就是让真实的表演者,在简练的空间里,打造可能性,「但我相信科技同样有它的柔软之处,可以呈现剧场没有的角度,而不只是数据。」

尼可乐表演艺术近期作品《六月》,与荷兰音乐家马克(Mark alban Lotz)及其团队打造虚拟实境声音,观众戴上特殊装置与MR眼镜,可感受到音乐家如同在身旁演奏。

艺术总监何欣莲表示,顺应剧情,在演出空间的多处角落,有不同的声音装置,「演出的声响变得更立体,观众也更能融入特定的情境,像是录音带声音的怀旧感,能让人有回到过去的感觉。期望未来可以做到,远端影像传输,并结合实景演出。」

长年打造沉浸式剧场的河床剧团,例如在房间、在车上等特殊空间演戏,带给观众五感体验,近年也将实验VR作品,制作叶素伶表示,「科技剧场能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但投入的经费,会比一般剧场高。」

叶素伶观察,「以往沉浸式剧场,着重五感体验,像是演员和观众的眼神交流,吃、喝、嗅觉触觉,而VR则是着重在视觉和听觉的体验,VR还有个好处是巡演方便,只要带上特殊装置,不用整个剧组带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