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漫长的季节」,银行叩问小微非金融服务

在“以客户为中心”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普惠金融已不再单纯是贷款,规模和增速也不再是衡量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唯一指标。

©️懂财帝出品 ·作者|逸凡

20世纪70年代,尤努斯在孟加拉国目睹了女工苏菲娅因借不到22美元的境遇后,创办了专为农村服务的“穷人银行”格莱珉银行。

这是最早的普惠金融实践,影响深远。“格莱珉模式”进入中国后,普惠金融迎来数字化的春天,创新了银行服务形态,中国普惠金融走过黄金十年。

当科技重塑金融,银行业的竞争内核变为场景与生态的竞争,非金融服务这一环越来越重要。

国内普惠金融标杆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对非金融服务的动作不断,提高竞争软实力。

如宁波银行,近期升级普惠金融服务便是一个缩影,折射出银行的产品观嬗变。借助金融科技,银行夯实金融服务的同时,把资源向非金融服务倾斜,护航小微企业不同生命阶段的需求。

一场更好的用户体验变革开启加速。

01|差异化布局

在全世界普惠金融都被看做“难啃的骨头”。但有些银行硬是啃了下来,推动国内普惠金融韧性生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67.1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4万亿元,同比增长25.7%。

最开始,诸如泰隆银行等地方性中小银行走出了差异化之路。

民间盛行一句谚语——“全国小微看泰隆”,泰隆银行为小微企业而生,长期扎根县域市场,与地方小微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在多年实践中,泰隆银行练就了独门秘笈,即“三品三表”——看人品、产品、抵押品和电表、水表、海关报表,以及“两有一无”——只要有劳动意愿、有劳动能力、无不良嗜好,就有机会获得贷款。

鉴于小微企业的风险性较大,泰隆银行采取“人海战术”,动用大量人力开展线下走访,攻克信息不对称和缺少抵押物的难题。

为了以最快时间呼应客户的需求,泰隆银行的网点大多设置在住宅区、商贸中心、农贸市场等小微企业密集的地方,实行网格化管理,提供定点、定人、定时服务。

然而,“泰隆模式”耗费的人力成本较高,且带有较强的区域烙印,难以在全国复制。

受国家多轮政策驱动,以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全国性大型银行纷纷下沉,以低利率策略“抢客”。从规模上来看,这些大行已是普惠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一些城商行也在贡献普惠金融创新力量。

在浙江宁波,民营经济极其繁荣,每7人中就有一位“老板”,小微企业占市场主体的比例超过95%,这赋予了宁波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源源不断地发展动力。

从成立起,宁波银行便秉持“与中小企业共成长”的目标,实施“差异化”经营策略,深耕区域市场,其对公信贷业务一直以中小企业为主。

经过多年研究,宁波银行积累了丰富的普惠金融经验,先后创新性推出“快审快贷”“转贷融”“税务贷”等产品,用便捷服务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

宁波银行2022年报显示,其55万对公客户中,90%以上都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宁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8.46亿元,不良贷款率续降至0.75%,较上年末下降2bp。

2023上半年,宁波银行继续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力度。截至6月底,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数22.14万户,较年初增长18.9%;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86亿元,较年初增长16.12%。

纵观全国的普惠金融版图,从十年前只有零星个别银行重点开展小微贷款,到如今各类银行花式拓展业务,普惠金融终于从一片蓝海变成红海,并呈现错位竞争态势。

02|非金融服务突围

在“以客户为中心”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普惠金融已不再单纯是贷款,规模和增速也不再是衡量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唯一指标。

过去,银行通常认为顺利发放贷款即完成了任务,把普惠金融的竞争简单地看作是定价竞争。现在,全行业过渡到经营客户,非金融服务价值愈发凸显。

2021年,泰隆银行曾推出综合服务项目“鲤想会”,包括管理培训和咨询、ERP信息化、企业社交和资源共享三大核心模块,构建围绕银行的小微企业生态圈。

现在打开泰隆银行APP,能够看到在很多金融服务以外,还有“生活购物”、“生活服务”、“客户服务”等专区。“客户服务”功能除了常见的在线客服,还设有视频客服,用户可呼叫远程座席,实时线上办理转账、手机号码修改等多项业务。对于不擅长打字的企业主来说,这个功能很友好。

为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宁波银行也加快探索非金融服务。

宁波银行走出了小微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近期推出“波波知了”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端对端”服务与解决方案。这也是该行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迭代升级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的最新成果。

在服务过程中,宁波银行发现随着业务扩展和规模增长,企业对非金融服务拥有更高的需求。于是,“波波知了”融合各方资源,实现普惠金融服务和政务服务的互联互通。

对于企业而言,税务和法务往往是薄弱环节,为节约成本,把相关业务外包或者临时找兼职人员负责是常态。“波波知了”的功能设计直击企业痛点,提供法务、税务咨询等14项免费的专业服务,并设置科创企业、进出口企业2个特色专区。

除了上述两方面,平台几乎囊括了小微企业从成立到上市所需的大部分服务,从选园区、政策查询、公司架构设计、招聘、融资,乃至IPO,“波波知了”正在陪伴广大小微企业成长。

“波波知了”上线不久,小微企业主很快就尝到甜头。在广交会期间,进出口企业拿到参展企业的名片后,通过平台的“查客户”功能,可检索到对方的贸易细节,包括采购产品类型、采购趋势等信息。

进一步,“波波知了”还能帮助提供目标企业的邮箱、推特等联系方式,助力企业拿下订单。

此外,平台还提供专家服务,拨打电话后能接通,让非金融服务变得更有温度。据了解,客服是银行员工,而且该行安排了自己团队的资深律师在平台上给企业解答,体现满满的诚意。

数据显示,“波波知了”自上线以来已服务了1000多家企业,为企业解决问题2000余个。

将心比心理解客户需求的,不能不提建设银行的“惠懂你”APP。该平台融入多元经营场景,为普惠客群提供财税管理、物流服务、法律咨询、商旅服务、员工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非金融服务。

在“小微云课堂”,“惠懂你”上线了超过100门免费教育课程,涵盖政策解读、税务社保、企业管理、职业素养等知识,有效回应企业的成长烦恼。

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本应相辅相成,小微企业主需要的不光是那笔金钱,而是专业贴心的全方位服务。其实非金融服务是获取客户的重要手段,并撬动金融业务的发展。

优质的小微金融产品利用非金融场景构造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桥梁,正如宁波银行所为,以“波波知了”达成服务质效的跃升,触达更广泛的客户群,可持续地获客、留客。

03|数字化重塑竞技场

传统经营模式下,由于“信息孤岛”,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成本高、风险大,不敢也不愿放贷,直接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长久难解。

直到迎来数字化时代,金融科技成了一剂良药。

招行的数字化转型很早很成功,是行业公认的佼佼者,在小微金融方面亦是如此。

2019年,招贷APP上线,小微企业主“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到贷款金融服务。随后,招商银行不断完善线上产品体系。

今年5月,招商银行推出“招贷+”小程序,客户只需微信扫一扫,简单录入贷款申请信息,不出1分钟,就能收到预审结果,24小时之内会有专业客户经理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通过风控模型,系统会为客户推荐合适的贷款产品。

凭借强大的科技底座,招商银行在多渠道均实现了普惠小微的“零接触”便捷服务,做到让客户少跑路,少等待。

作为普惠金融的明星产品,建设银行“惠懂你”APP在2018年9月上线,它也是全国首个面向小微企业的移动融资平台。历经五年的实践,“惠懂你”陪众多小微企业奔走在追梦路上。

“惠懂你”把“人海战术”的传统获客方式推向数字化平台化转型,把信贷业务全线下流程转到线上,打破空间限制,帮小微企业节省资金成本。

客户只要有部手机,按照提示的步骤申请就能获得贷款。依托多维大数据模型体系,“惠懂你”精准描绘客户画像,反馈给系统。客户轻松点击,就会知道“能不能贷,能贷多少”。

科技还是解决不良率的关键一招。2017年以前,建设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不良率可达7%-8%。在“大数据增信”后,不良率持续下降,2020年以来维持在1%以下。

具有前瞻性的宁波银行,早在2016年就探索数字化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以“快审快贷”为例,宁波银行通过APP等渠道评估客户的抵押物和身份识别,线上高效完成申请、评估、审批、放款一系列流程。

“出口微贷”则是宁波银行普惠金融的又一张闪亮名片。江浙外向型经济发达,宁波银行重点发展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型中小企业客户,搭建出口贸易融资服务平台,提供纯信用、无抵押、全线上的融资产品,助力企业出海。

在经营战略中,宁波银行把普惠金融理念作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了多个专业“贴身管家”,为企业家带来便利。

“票据好管家”为企业提供一揽子票据金融服务和企业资产管理方案,支持个性化开发且提供全时间全方位的运维服务 ;“外汇金管家”是个拥有 200 多项功能的专业化线上外汇平台,让企业享受全周期、移动化、开放化的外汇体验;“易收宝”为特约商户提供收单服务,满足多渠道收银需求,支持多模式对接。

科技赋能小微金融的最重大意义在于,智能风控体系使风险管控得到了质的提升。

宁波银行大胆给小微企业贷款的底气,就源于其高度敏感的数字化动态评估和排查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客户,该行提前出击,主动采取措施清除风险隐患。

普惠金融的线上线下融合趋势不可逆转,更多的小微企业被纳入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扩大了服务覆盖面,同时便于银行实施精准服务。

未来,数字金融发力的主要方向是生态赋能,在生态圈中,银行把小微企业、第三方平台、政府机构等多方主体汇聚一堂,落地丰富多元的场景,构筑自身的护城河。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做普惠金融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坚持做这件“难而正确”的事,更需魄力。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