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视角-问号砖头里,藏有无敌星星
没有完美的新创,关键在于找出它们的「亮点」,特斯拉(Tesla)执行长马斯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图/美联社
创投界常常在说两件事,这间公司的upside能多大、downside又可以多糟糕。我曾在「估值就是讲故事」的书中,看到一张投资判别的矩阵图。这个矩阵图呈现出投资人在看一家新创时所在意的两大维度,也就是是「管理团队的合适度」与「创业项目的吸引力」。
当管理团队还没到位、创业项目也还不行的情况下,投资人自然先不考虑出手。而当管理团队ok、创业项目也ok时,当然也就毫无悬念地抢着投资。然而,在现实世界里,100分的deal几乎是不存在的。真能达到面面俱到的公司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公司还是处在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问号区间」。
■没有完美的新创,关键在找出它们的「亮点」
尽管如此,如同超级玛利欧里的「问号砖头」藏着「超级蘑菇」、「无敌星星」等稀有宝物,上面问号区间里的新创也藏着不少璞玉。只不过,我们需要「找出它们的亮点」,甚至是想尽办法,透过自身的力量去「放大它们的亮点」。
举个例子,我就看过不少公司,一开始的产品不怎么样,但创办人在业界的人脉相当广,也非常会募资,因此募了一堆钱、估值也垫了上去。之后,再透过投资人介绍,去国外透过现金或股权并购了几个技术能力很强的公司。这样一来,不仅优化了自己的产品线,也打开了国际市场,事业越做越大。
在这个例子,创办人「业界人脉广」、「募资能力强」正是这些公司的亮点,而船上的投资人也透过了手上的资源及对行业敏感度,协助它们到海外进行资本操作,借此「放大它们的亮点」。如此一来,就算产品一开始烂,也不至于阻挡它后来的成功。
再举个例子,我最近在看《马斯克传》(Elon Musk)。这本书很厚,大概800多页,但真的非常精彩,我也从中得到不少启发。我不禁想着,如果有机会我能搭着时光机回到16年前,也就是2008年特斯拉(Tesla)遇上经营危机时,我是否会投资他呢?
■特斯拉(Tesla)执行长 马斯克教我们的事
大家都知道,创投在评估一个投资案时,通常会去市场上探听大家对于创办人的评价。如果我回到2008年的时空去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简称DD)时,我可能会搜集到以下资讯:
1、马斯克在1999年创办P2P支付公司X.com没多久,共同创办人就跟员工发动叛变要求他下台。
2、X.com跟PayPal在2000年合并后,PayPal的共同创办人们也联手发动叛变,要求马斯克让出执行长(CEO)宝座,由Peter Thiel来接任。
3、2003年创办特斯拉之后,马斯克也与其他几位创办人闹翻,把原本的CEO踢走,最后自己下来担任CEO。
根据这些负面资讯,我想我当时应该99.9999% 会drop这个deal吧,基本上他把身边所有人都得罪光了。跟他共事过的人,大多觉得马斯克就是个混蛋。
当时,马斯克也曾向红杉资本合伙人Michael Moritz募资,但后来也遭到拒绝。那时Moritz对外的说法是,他认为特斯拉很难跟丰田(Toyota)打对台,但事实上,那并不是遭拒的真正原因。多年之后,Moritz才表示:「Elon做事很坚决,但我不欣赏。」
不过,以后见之明来看,也许我们都忽略了马斯克的其他「亮点」:
第一,他是个「成功」又「有钱」的连续创业家。他的第一间公司Zip2在成立四年后被康柏电脑以3.07亿美元收购,27岁的马斯克分到2,200万美元。接着,他的第二间公司PayPal在2002年被Ebay以15亿美元收购,马斯克又从中得到2.5亿美元。这些钱让他在日后特斯拉、SpaceX遇到经营困难时,还能帮忙解一些燃眉之急。此外,一般来说,过去有成功经验与视野的创办人,通常下一个连续创业不会比原来的创业规模小。
第二,虽然他总是与人处不来,但不可否认的,他是个非常有远见的人,而且极度喜欢冒险,甚至会让自己走到无路可退的地步。跟他打过牌的朋友就曾分享:「马斯克打牌的策略是,每次都把自己的筹码全押上,输掉之后,再投入更多的筹码,然后加倍下注。直到输了很多次之后,他再度把所有的筹码压上,在大赢之后,他就不玩了。」
我就在想,也许像特斯拉、SpaceX这种改变世界的高难度硬体创业,就是需要像马斯克这种三个标准差以外的Outlier出现,敢冒大险、不按牌理出牌,才有机会改变既有产业僵化的格局。
当然,马斯克的这些亮点也未必能适用于所有行业,而且这些亮点有时也是把双面刃,好的时候很好,但情况转糟的时候,投资人还能不能一直保有信仰与大心脏,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