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视角-无敌星星也有失效的一天

疫情初期,不少网路新创吃下产业「无敌星星」,营收暴增,不过红利期过去,亏损也扩大。图/freepik

当我们看到那些光鲜亮丽的企业财报时,要随时思考现在成长的背后,柴火到底从何而来,又能持续多久?

过去几年,我评估过不少营收、客户数都正处于高速成长的公司。当一间公司成长强劲时,往往经营团队、投资人很容易忽视其他风险,甚至产生一种公司「什么都做对了」的错觉,把所有的成长归功于强人CEO、产品优异、管理制度完善等等。

不过,有时真正的成长动能,可能跟大家设想的不一样。

一间公司的成长无非就来自两个维度:「外生成长」和「内生成长」。

外生成长包括了「总经」与「产业」的增长红利,而内生成长则包括了「商业模式」与「营运效率」等增长因子。

很多时候,一间公司会突然高速成长,并不是它的商业模式、营运管理多厉害,而是碰巧遇上行业红利期,分得一杯羹而已。当红利期一过,公司又没有新招因应的话,业绩就会一落千丈。

我一直在想,该如何把脑中的这个想法,用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后来我在「宝可梦」游戏中得到了灵感。

就像皮卡丘的「十万伏特」、杰尼龟的「高压水砲」、妙蛙种子的「阳光烈焰」、小火龙的「喷射火焰」等集气技能,这些招式虽然攻击力强,能给对方不少伤害,却无法在比赛中频频使用。一旦放出第一次大绝,还得重新集气才能再出一次。

在我看来,前面提到的那些与「成长」相关的外生变数、内生变数,也如同「十万伏特」、「高压水砲」一样,宝可梦们不可能永保放电、喷水的状态,再强的力量总有消退的时候。以下举几个影响成长动能的例子:

■来来去去的产业红利

例如,新冠疫情发生的前一两年,许多产业都被迫推动数位转型,这让很多网路新创不自觉地吃下了产业的「无敌星星」,营收也在2022年暴增。

在普遍的乐观氛围下,不少团队便开始扩编人事、大举增加预算。然而,无敌星星也有失效的一天,当红利期一过,2023年的业绩便开始衰退,亏损也相较疫情前扩大。

■成功后的下坠引力

当猴子爬得愈高,大家就愈能看清牠的屁股。成功总伴随一种下坠引力,会将在位者拚命向下拉。好比行业先行者(First mover)虽然率先拿下了竞争优势、获取超额利润,但它现在的高获利也必定吸引更多同业加入,从而让优势难以轻易延续。

■失速的商业模式

我看过一些协助中小型品牌做跨境电商的公司,靠着老板的人脉网络,一开始生意也做得有声有色。

然而,中小型品牌有两个风险,一是容易倒闭,二是好不容易它们长大了,累积一定know-how后,就可能自己跑去当地Amazon、Lazada、Shopee上架。一增一减下,这种商业模式自然难以持久(sustainable)。

说实在的,这些变化早期通常是隐伏的,相当难去察觉。因此,紧贴客户、市场动态绝对是必要的。

我发现许多新创喜欢一次就跟大客户签个两、三年长约,但要是市场在这段期间发生了剧烈变化,公司就会变得后知后觉,直到对方不续约时才发现问题。

因此,平时多听客户反馈,甚至是在合约期满的好几个月前,就去找客户谈新合约,才不至于之后直接掉单、为时已晚。

此外,公司营收增速的减缓、毛利率细微的改变,其实也都暗示着总体经济、市场板块,甚至是商业模式、营运效率正在悄悄变化中,不可不慎。

总的来说,在跌过几次跤后,现在的我习惯在评估案子时,不断反问自己:「眼前的成长动能到底从哪里来,又可以持续多久?」甚至进一步去想,「如果有一天,这些动能不在了,我们又是否有能力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