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通识教育 大学微课点燃未来梦想

在中学阶段就走进名牌大学的课堂听课,这可不是天方夜谭。在重庆复旦中学,有这样一门选修课,让同学们足不出校,就可直通复旦大学的教学现场,享受来自大学的科学、人文课程……通过“大学微课”,同学们不仅可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感受名校教授的风采,还可拓展知识视野,点燃未来梦想。

每周三下午

走进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在您的课堂上,我们认识到法律与人类的本能、情感、理性有着很深的渊源,您用诙谐风趣、深入浅出的话语引导着我们。”“通过这门课,我了解到材料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将来我希望自己能继续这方面的专业学习。”“您对中国文化的阐述,让我耳目一新。”……

这些文字来自重庆复旦中学同学们寄出的信件,收信人是上海复旦大学的三位教授。就在过去的一学期中,这些同学分别选修了几位教授的《法律人类学初步》《走进材料科学》《中西文化交流》等课程,每周两个小时的学习,帮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知的大门。

“把知名大学的教授请到中学做讲座很不容易,但我们是将这件事体系化、常规化,成为学校的一门固定选修课。”重庆复旦中学学生处主任王腾飞老师介绍。这是学校面向高一学生开放的线上“大学微课”选修课,让同学们足不出校,就能享受来自大学的科学、人文课程。

王腾飞主任介绍,为推进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实现更多元的深度衔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进行生涯规划指导,重庆复旦中学积极寻找资源、创新课程模式。就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注意到,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自2018年起推出“大学微课”,每周三下午邀请近30余名大学教师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精心设计的通识教育系列课程。重庆复旦中学作为全国“复旦基础教育联盟”的学校之一,积极争取到了这一机会,自2021学年第一学期起,就通过网络同步共享其中的一些课程。

“课程同步直播能够落地非常不容易,为此,我们王兵校长亲赴复旦附中,与那边的领导和相关团队一起,从课程内容、直播技术、课堂互动等多个层面努力,让我们的同学能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王腾飞主任介绍,自开课以来,同学们的反响非常好。教授们带来的不光是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高等教育的思维模式,而且,他们也非常“好耍”,语言风趣幽默,经常通过举例子等方式,从高中生的视角出发,让原本高深的理论有了友好的交互界面。于是,这门选修课也成了很多同学最为期待的“周三时刻”。

学业早规划

心中有梦 眼中有光 脚下有路

“我想请问教授,如果我以后选择材料化学专业,毕业后可能会去什么单位上班?除了复旦大学的这个专业外,还有哪些大学在这个专业有优势?”“想报商业数据专业,是不是一定要数学成绩好?这个专业前景怎么样?”“我以后想报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相关的专业,教授您能不能给我推荐几本书籍阅读?”……

“每次上完课,我们总会收集到同学们的一些问题。我们筛选后,转达给教授,下一次上课前教授们再回答这些问题。”王腾飞主任介绍,自“大学微课”开课以来,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提出各种问题与教授互动,而在这些问题中,很大一部分都与学业规划有关,这也是重庆复旦中学开设这门课程的初心。

“中学阶段学习的都是基础学科,所以一些同学在高考报志愿时,面对一大堆陌生的专业名称时就很懵,不知道这些专业具体学些什么、是否适合自己。”王腾飞主任说,学校开设的“大学微课”,最重要的是体验,给同学们一个深度体验专业学习的机会,起到职业唤醒的作用。这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先让同学们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明确目标,再来倒推自己目前应该做些什么,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如果说打开视野、深入了解一个专业,是“大学微课”带给同学们的“硬”知识,那么,课堂上教授们对知识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语言上的精妙比喻、诙谐幽默,以及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则是“大学微课”带给同学们的“软”知识,让他们感受到学问可以让人变得如此美好、有趣,“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转化为人生向善向好动力。

“这是知识和人格层面的双提升,我很幸运在高一就接触这样的课程。我选的是《商业数据科学》这门课,很有意思,希望自己将来也能考上复旦大学,继续跟着张教授学习。”高2021级9班唐震同学说,因为目标明确、有了“奔头”,接下来的高二高三,他在学习方面也会格外提劲。像唐震一样,被唤醒、被点亮的同学还有很多,而这正是重庆复旦中学“大学微课”希望带给同学们的: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星辰大海,让他们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

文:张晓宇 本文选自《新家长报》1113-1114期《重庆复旦中学创新通识教育 大学微课点燃“周三时 刻”》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新家长报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新家长报。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