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变现 最低成本的广告效益在这里
第四十届时报广告金像奖大师论坛正在举行,两岸广告创意人齐聚格莱天漾饭店,激荡创意火花。(洪肇君摄)
第四十届时报广告金像奖大师论坛愈来愈精彩,今年评审团主席郑以萍提出,创意源自于害怕与最爱,与此同时,创意不一定只用来赚钱,更可以用来表达对世界的爱;北京创意大师马超,则告诉大家如何用最低成本让好的创意迅速传播出去。
秀出多支今年最受瞩目的广告版、微电影,郑以萍触动了现场观众心底最柔软的一面。不管是大陆的羌绣公益广告,或者台湾老演员金士杰参与的微电影,广告以打动人心为第一要务。
但郑以萍认为,创意的动机若不是害怕即是最爱,因为害怕所以要去面对,因为最爱所以必须表达。身为广告人或广告界的新生代,应该要理解到,创意不见得以赚钱为目标,能够表达心底的爱更为重要。
美国One show国际创意节大中华区首席代表马超来自北京,他一开口就点出所有广告人的痛点,「客户永远想用最低成本、做最多的事情」。此言听得台下业内人士个个颔首。
但在网路载具纷呈的现代社会,受众的讯息来源极度多样化,以前一个广告能投放一个月,现在不超过一星期。马超认为,这样的情况有利有弊,首先,网路发送几乎无成本,弊端则是创意画面非常容易枯竭。
但马超也提供了一些低成本的成功案例,比如义大利一个牛仔服饰品牌,将广告画面收在一个貌似色情的资料夹,透过网路大V的发送,短短时间获得7万3000次下载。当然,类似的手法无法持续,仅能偶一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