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后疫情时代 家外广告到OMO的效益

广告虚实串联,形成更大的渲染力。图/美联社

前言 两年多来被疫情肆虐的日子,由于受到无法出门的影响,间接带动「宅经济、远端工作以及外送服务」;最近疫情终于松缓,大家逐渐回到实体工作、购物、旅游及餐叙活动。

不难想像,当众人从网路回到马路,离家途中最可能接触到的媒体,除了阅读报章杂志、下载影音内容与浏览手机讯息之外,当然还包括街头商家广告、大型看板、橱窗广告、LED显示板、智慧穿戴装置、电梯间的萤幕、捷运与公车广告、高速公路的T霸、候机室灯箱、热气球广告、流动车厢巨幕、光雕投影、传单或简讯等实体广告模式。本文分享的重点,将聚焦在上述这些家外媒体,如何结合社群发挥极大化的宣传效益。

从传统到社群连结的家外广告

传统的家外媒体或称为环境式广告,通常是采取简单的广告看板进行单向行销。如今的家外广告开始运用新兴科技,例如扩增与虚拟实境的立体投映、融入实体环境的互动科技,以及人脸部辨识体感科技等,从大众交通工具或超商店内的萤幕,到百货大楼美食街的电子看板到处可见。然而更新的家外广告,则开始结合数位科技、社群平台、行动装置、互动行销的介面,尝试建立社群网站结合双向沟通的多元性,将家外广告的讯息延伸到社群之中,让实体及虚拟串联成线下与线上融合的模式。这样的规划与设计,不仅可以下载阅览、进行互动、提供内容,还能即时分享并透过社群滚动,形成更大的渲染力。

家外广告接受新媒体与互动科技的加持,已经有了甚大的改变。到处可见数位化的各类版面设计、联播与同步公播内容、场景或人物互动呈现、嗅觉体验广告、影音串流与真人互动、手机APP联网互动、网红直播社群、多萤串流Live秀、多人体感互动、多元虚实整合跨界导流,以及跨萤互动技术等,颠覆了传统家外广告单向的呈现与观赏方式。

家外广告的产业生态与核心元素

户外广告最重要的条件是如何取得适当的地点,亦即最优质「天时地利与人和」条件的搭配。由于家外广告的观看者,经常是在移动的状态之下接触广告讯息,加上视觉距离受限,其讯息可读性低且无法传达太多资讯。如今,因家外广告的内容产制与互动应用技术的融入,家外广告的呈现方式,无论是展示风格、视觉设计、观看模式,甚至产业生态必然会有快速改变。

联广集团创意长狄运昌认为,家外广告最大的特性须强化让众人的移动中,让品牌或商品与人机连结;亦即,透过从注意、沉浸、互动、参与、分享、印象到购买的行销步骤,让人愿意分享与消费的病毒式行销,进而创造丰富的体验。近几年有些大楼外墙巨大的3D图像,或是借由无人机把天空也变成了媒体,其最终目的就是让过路人忍不住拍照、打卡、分享。家外广告结合科技,成功吸引不同的广告客户投放,其实都是一种掌握「人流+睛留=金流」并掌握精准行销的作法。狄运昌强调,有效家外广告的共同特色,就是用有感、好玩、简单、不耗时以及愿意转传分享的思维,引人注目、结合情境、创新体验、共创互动等诀窍,才能诱发路人的参与。

全通路结合全平台的已成为主流

从诸多产品行销的发展过程不难得知,线上的流通确实有其「相对优势」,但如能搭配线下活动或通路的相关投入,将可展现全通路行销的「绝对优势」。实体活动不但可提高线上订阅的转换率,更会加速提升产业的商业回馈,因为「在全数位的时代仍有数位不可替代的形式,必须仰赖全通路行销模式才能营造永续的商机」。

观察近几年东森集团正在发展线上与线下(online merge offline)整合的布局,其实就是尝试透过人工智慧和大数据分析,将购物体验、销售模式、优化服务和虚实通路加以整合。进而针对特定族群提供不同的行销内容,再辅以服务会员为目标积极发展第三方支付,营造无所不在的消费,建构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发展,应属企业共享资讯、共同行销以及共同配送的「超零售行销模式」最典型的例子。

结语

在全通路与全平台的时代,让广告变现和内容变现的时代暂告一段落,反须仰赖内容提升流量,并积极导入粉丝变现的新平台法则。当大半利润都被大平台拿走的时代,如何适当运用新科技的加持,将虚拟的社群媒体结合实体的广告模式紧密结合,才是企业经营的永续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