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70年,名字五变,服务不变!红旗列车“38次”见证“南来北往”

(原标题:春运70年,名字五变,服务不变!红旗列车“38次”见证“南来北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祎

3月5日,2024年春运的最后一天。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铁”)武汉客运段城际动车组车间“红旗列车”的招牌熠熠生辉。“它见证了第70个春运圆满收官。”武汉客运段党委副书记王书军说。

“红旗列车”是全国铁路系统的最高荣誉,主要授予服务品质极为优秀的旅客列车,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评选。武铁担当的138次旅客列车(38次列车的前身)是武汉(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开往北京(北京西)的首趟列车,也是原铁道部授予的首批红旗列车,服务评比长期位居全国普速列车前列。

从138次到38次、K38次、T38次、Z38次,再到D38次,70余年里,这趟列车经历了五次更名、五次提速,不变的是起点(武汉)和终点(北京)。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谐号、复兴号,红旗列车“38次”诉说着春运70年的波澜壮阔,见证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南来北往”。

讲述人:王刚

人物背景:王刚的母亲骆琴明,1953年至1966年任武铁武汉客运段138次列车长,20世纪50年代的全国劳模,曾六次受到毛主席接见。

1954年,原铁道部成立春节旅客输送办公室,“春运”顺势而生。摊开当时的铁路图,138次运行的京汉铁路是全国铁路网的主轴,也是我国南北沟通的主线。在这条线路上,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奔赴武汉,会战武汉长江大桥。

“快过年的时候,许多专家要回家过年,火车是最方便的。”今年54岁的王刚,受到母亲影响,也选择了铁路这份职业。小时候,母亲经常跟他说起春运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乘务员悉心照顾列车上的儿童。

骆琴明曾6次获得毛主席接见。第一次是在1956年,因她在138次列车上提出“有事必应、扶危济困”,践行“全面服务、重点照顾”工作法,得到广大旅客的赞扬。当时的铁道部把她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纳入了客运规章。骆琴明因此获得了“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王刚说,家里一直留存着毛主席第一次接见母亲的照片。

那个年代的火车,车厢是木地板,没有空调,没有电扇,行李内还包裹着馒头、大饼等干粮。火车跑的时候,车窗得开着通风换气。时间一长,车厢内就容易布满灰尘,列车员隔段时间就要擦拭车窗、座椅及木地板,而检验劳动成果的是一条白毛巾——最后检查时,谁的白毛巾擦拭后最干净,谁就是当天的先进。

骆琴明担当的车厢,一尘不染,白毛巾擦过去还是白毛巾。

2006年,骆琴明为Z38的列车员们传经送宝。

车厢内,人挤人、人贴人,座位以木椅式为主。当时,列车全程运行时间超过30个小时。骆琴明有着强烈的荣誉感,为了缓解旅客路途上的疲惫感,她和同事们用捡瓶子、卖废纸赚来的零花钱,买来扑克牌、象棋、报纸等,供旅客使用。“全面服务、重点照顾”“想在旅客上车之前、急在旅客旅途之中、帮在旅客下车之后”等观念和口号,体现出这趟红旗列车的宗旨——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京广铁路全线贯通,中国的南北经济大通道自此打通。骆琴明光荣地成为了138次列车跨过长江大桥的第一任列车长。自此,138次列车始发站也从汉口大智门火车站改到了武昌火车站,一直持续至2024年1月。

讲述人:刘娟

人物背景:1999年5月任武铁武汉客运段T38次副车长,曾先后获得武汉客运段“先进生产者”“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21世纪初,T38乘务组合影。

“花生瓜子方便面,啤酒饮料矿泉水……”熟悉的叫卖声是多少人的回忆。1978年,随着全国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外资建厂、个体户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到了20世纪90年代,农民工群体大量涌向大城市,农民前往北京、上海等地打工成为一种潮流。这股潮流,也流行到了火车上,138次列车升级为T38次列车。春运期间,车上的行李数量远远超过人的数量,丢包、落包、找包的旅客很多。

刘娟从铁路学校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K38次、T38次列车上工作。T代表“特快”,是当时全国列车运行图中,客运等级最高的列车。列车运行时速从早期的40公里逐步提升至60公里、80公里、120公里,晚上7时左右发车,第二天上午9时左右抵达北京西站,全程运行约14小时。

对服务的极致追求,也随着列车提速而不断提升。

“38次”列车从开行早期就成立了党支部,所有新列车员的第一课就是学习这趟“红旗列车”的光辉历史。党员带团员,师傅带徒弟,“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服务宗旨,让“红旗列车”的品牌越擦越亮。

每天晚上旅客入睡后,列车员都会把旅客的鞋子摆放得整整齐齐,用过的毛巾也折叠成一条线。1997年春运期间,刘娟和同事合作在列车上创办了“休闲娱乐40分钟”,节目以唱歌、跳舞、背诗为主,这一例行活动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

那是一个文艺盛行的年代,表演过程中经常有旅客一起吟诗作赋、唱歌伴舞。“今年准备挣多少?”“新合作什么时候敲定?”开往春天的列车上,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想象和期待。

从1997年到2007年,中国铁路完成了6次大提速,全国列车时速从80公里逐步提升至200公里。T38次已经升级为Z38次,运行时间缩短至11小时。因“夕发朝至”的便利性,这趟车的车票一直十分紧俏。

讲述人:王晶晶

人物背景:2024年1月任武铁武汉客运段D38次列车长,先后获得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先进生产者”“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D38乘务组准备出乘。

身着一席时尚的橙色制服,盘着“丸子头”,像空姐一样的王晶晶拖着行李箱登上迎面而来的D38次列车。

2024年1月,Z38次升级为D38次,始发车站从武昌站变更为汉口站,运行时段“夕发朝至”,晚上8时07分出发,第二天一早6时45分就可抵达北京西站,运行全程约10个小时。升级当天,很多铁路爱好者跑到铁路道口与Z38次告别,迎接新的D38次。

这一时期,旅客需求更加多元,乘火车像“坐公交”,行李数量逐渐轻便化。

作为D38次的首趟列车长,王晶晶既感到光荣又倍感压力。70余年来,“38次”列车上走出了4名全国人大代表、40多名国家和省部级劳模、6名火车头奖章获得者以及140多名服务明星。

今年春运,铁路运输旅客将达到4.8亿人次,比70年前的20倍还多。“自贸区”“中国梦”“北京冬奥会”“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等词汇,从旅客们的嘴里欢快蹦出。

2024年2月,D38乘务组与旅客共迎新春。(受访单位供图)

车厢在变,速度在变,“红旗列车”追求极致服务的初衷没有变。车上配备了便民服务箱,里面有手机充电器、应急药品、剪刀、小贴纸、笔等物件,供旅客紧急条件下使用;针对突发疾病的旅客,还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急救服务。

D38次上的外国友人多了,大学生也多了。“票价合理、夕发朝至,一站直达,睡一觉就到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余唯艺说。

“睡一觉就到了”的背后,4.5万公里全球最大高铁网铺就而成,新一代CR400BF-Z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研制成功并开始大面积投入使用。

武铁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呼啸而过的高铁面前,D38次列车的速度尽管不是最快的,但为旅客追求极致服务的心愿是最真诚的。这趟“红旗列车”,还将继续书写铁路服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