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如何開好房間?倒數7天checklist教學全公開

近期爆红的「Clubhouse」语音社群App,聊天室内容相当丰富多元,从好友私聊到千人群聊都有。记者黄筱晴/摄影

「未来城市」首度在最新社群媒体平台Clubhouse「开房间」,与四位医学背景专家:前台大感染科医师林氏璧、小儿科医师黄𪻐宁、肠胃科医师蒋立楷,及小红帽创办人林薇,讨论社群媒体的医师角色与医疗假讯息,最高吸引超过千位观众收听。

学习开房的过程中,我们受到许多人的协助;因此,编辑部决定纪录、公开这次筹备过程,给有意参与Clubhouse的人参考。

To open or not to open the room, that is the question.

订定2021年度目标时,Clubhouse刚传进台湾,编辑部也有过「是否该经营Clubhouse」。好处是,脸书演算法一变再变,导流效果每况愈下,应该勇于跨入新平台;坏处是,我们已经在经营FB、IG、LINE,守备范围太大,担心无法兼顾。

结论是:虽然Clubhouse符合未来城市「未来」「科技」的定位,但考虑延续性,暂不考虑固定经营,有合适主题再做。

巧合的是,二月,我们刚作完智慧医疗的院长对谈,接着又刊出美国第一个医疗社群媒体长蒋立楷的报导。加上一连串苍蓝鸽、罔腰事件,觉得正好可以「社群媒体上的医师角色」为题,来推广报导。

但同事们还忙着别的专案,于是,我就先挖坑自己跳了⋯⋯

倒数一周:Clubhouse如何邀来宾?

蒋立楷毕竟社群媒体经验比多数人丰富,我一开口,他立刻答应,完全不用说服。问题是,他只有平日晚间有空,那是台湾时间早上八点到12点。

上班时间,没人想听知识感性房吧?

幸好,蒋立楷的周末白天也可以。盘点之后,敲定台湾周六晚上八点50分,即美东周六早上七点50分。

(这里有个小心机:担心大家周末晚上出门聚餐,所以挑了稍晚的九点;又担心整点会跟别的房间强碰,或发生讲者找不到房间等意外,所以提早10分钟。)

那要请谁一起聊呢?

谈到防疫,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从日本旅游部落客林氏璧。他成为专职部落客前,原是台大感染科医师;过去一年,他回归医师专业,天天更新脸书上的疫情资讯。CH出现后,更经常开房间,回答听众对疫苗的疑问。

从《康健杂志》同事那边得到林氏璧的联络方式,知道他因疫情不能旅行,时间很弹性,建议我先确认别的医师时间,同时建议邀请台大儿科医师苍蓝鸽,与马偕儿童医院医师黄𪻐宁。

可惜新闻主角苍蓝鸽不是iPhone用户,婉拒了对谈。

我跟黄𪻐宁医师原本没交集,直到去年底医疗报导奖颁奖典礼,与《亲子天下》合作「新冠病毒麻瓜课」系列影音获奖的黄医师,正好坐我在我隔壁;一聊发现他很亲切,还跟我大谈智慧医疗。最后,也透过《亲子天下》同事联系,顺利邀请到他。

好,现在有三位来宾了,需要第四位吗?

以实体论坛来看,一个主持人加三到四位讲者,差不多可撑一个小时(问答三轮,一人答五到六分钟)。台上人数若太多,发言要等很久,把来宾晾着其实很不礼貌。

考虑来宾多元性,我想再找一位资深医疗记者,或一位在国外行医的医师,好跟蒋立楷对谈。

原本约到一位在英国执业的台湾医师,可惜她整个周末都要值班;若等到下周,时间又拖太长,只好忍痛放弃。但跟这位医师聊天时,提起了去年以「给谭德赛的一封公开信」爆红的林薇——她是医学生、经营社群媒体,还是《换日线》作者,我也采访过。

因为长久累积的关系,一提出邀约,林薇就答应了,成为第四位来宾。

Clubhouse是及时播出的新社群平台,媒体或记者平时要累积足够的信任,才能迅速邀到重量级讲者一起「做实验」;例如《天下杂志》的Clubhouse首播,就约到许多没公开露面的前台积电发言人孙又文。

倒数四天:Clubhouse开房如何拟访纲?

确认讲者意愿后,我写了一份很长的企划与访纲,包括时间、来宾、标题,以及18个问题,跟讲者确认细节。

最早的房间标题是「台美网红医生来打假!那些你从没搞懂的医学迷思」。编辑部讨论后,觉得CH是大众平台,主题可以轻松但不失知性。

每个来宾都同意这个方向,但林氏璧被问题数量吓一跳:「每个人都要回答全部的问题吗?」

「当然不是啦!」我说,这是先跟讲者确认角色分工,谁想着重或跳过哪些题目,到时才不会cue错人。

而且,紧张的时候根本想不出问题,最好还是先写出来。

果然,看完访纲后,林薇觉得前半部她较难发挥,但后半部她有经验可以分享;这样,我就知道前半部要仰赖林氏璧、黄医师和蒋医师,后半部再多问林薇。

但这样还不够。

去年下半年,我为公司主持了十多场大小活动,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事先与讲者对题目。好处是多了解讲者、确认各题回答方向与意愿,以及说话习惯。

但这次因时间紧迫,我只跟林氏璧和黄𪻐宁各对了40分钟,但都已经是一场采访的长度了,搜集到不少网路上没有的讯息。

事后想想,这是个关键的环节:

实际开房间时,好几个问题都是从前置访谈而来;当讲者遗漏时,我也能主动提醒讲者他说过的事,延伸话题,创造「我们做了很多功课」的印象。

跟林氏璧讨论后,也担心「医疗迷思」的范围过大,而且现场只有感染科、肠胃科与小儿科医师,无法回答其他科别的医疗迷思,便决定改请请读者提出「过去一年觉得最困惑、关于疫情的讯息」。

为此,我们开了清单,也把标题改成「台美网红医生来打假!那些你从没搞懂的医学迷思+医师亲解常见疫情谣言」。

但直到这个时候,我还在「内容多元」与「离题风险」间摆荡。

我去过几个CH医疗房,发现许多听众一看到医师,就会忘我做起个人医疗咨询,把其他听众晾在一边。为维持对话品质,我决定还是不开放现场问答,只好期待有我认得出的名人或资深医疗记者举手发问了。

倒数三天:Clubhouse开房常见哪些技术问题?

《天下》编辑部周三晚上刚开完房间,非常成功;我就请编辑部最熟悉技术的同事,来上一堂20分钟的技术课,确保大家知道CH的基本功能。

而跟林氏璧做事前访谈时,他数落了一串媒体开房间时犯的错,听得我冷汗直冒,随即腿软坦承我是第一次开房间的「菜鸡」,想邀请他一起当主持人(moderator)。

他非常有义气地答应了,从此之后,三不五时就来提点各种小撇步:

「要赶快在社群宣传喔!」

「要录影或录音做成文字或Podcast喔!」

「录音要写在标题里提醒大家喔!」

「要从行事历的连结进去才好找房间喔!」

「要讲提醒讲者追踪妳,才能拉他们开房间喔!」

这部分细节很多,有些我们原本就要做,有些是他提醒才想到;但知道有高手可以求救,真的安心不少。

倒数一天:Clubhouse开房如何做社群宣传?

林氏璧建议我们周五下午开始在社群宣传,但我那天行程很多,直到晚上才把宣传文案放上CH行事历。

原以为很简单,没想到因为只能用APP编辑,还有字数限制,删字删了很久才出手。

大部分媒体都是截图CH的行事历来宣传,但社群同事认真地手刻了一张图,在FB、IG发布,也将相关报导放上网站首页。

没想到讯息一发出,林氏璧立刻在三秒内私讯我:

「不能说『肺炎新闻』,要说『COVID-19新闻』或「病毒新闻」」

「不是每个患者都会感染肺炎,这是最大的迷思」

我惨叫一声,立刻回去改。说要打假,结果自己差点制造了假新闻,呜呜。

倒数八小时:Clubhouse开房脚本怎么写?

周六中午过后,我开始写开场脚本,也查了更多讲者资料;思考该怎么带出每个讲者的特色,同时宣传未来城市。

其实,查讲者资料应该更早做、做得更透彻,跟采访一样,才能把话题挖深,让访谈更丰富。

如果再做一次,我会把所有与讲者有关的重要资料连结,都放在脸书,或做成懒人包放在文章页上;访谈时提到,就请读者去粉丝团或网页看,可以提高互动、创造direct流量,又不会为解释细节而拖慢访谈。

比如,正式开房介绍蒋立楷时,我两度请读者搜寻「未来城市」,告诉他们稍早提到的文章都整理在首页上;同步看GA,的确有些许导流。

没想到,脚本写到一半,手机就跳出讯息——原来,林氏璧主动开了一个小房间,宣传晚上要开的房间,里面已有一百多人。

我原本已经很焦虑,看到宣传房时焦虑瞬间暴增十倍。

硬着头皮点进去,原本只想偷听,没想到立马被林氏璧抓包,不但公布姓名,还被抓上台设成moderator,要我跟听众介绍为什么要开晚上的房间,顺便熟悉操作介面。

有点像是还不会换气,就被魔鬼教练丢进游泳池——然后,就学会游泳了!

这个房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结束后,林氏璧跟我说,「我查过了,同时间没有很强的房,放心!」

他也主动在自己的95万粉丝粉专上,预告了我们的开房时间,近600人按赞。

这个人怎么这么暖啦?果然是全民医师啊!

倒数半小时:Clubhouse开房前要沟通什么?

八点多,我开了一个LINE临时群组,把讲者们拉进来,先互相介绍,再简单说明一次流程。

这个群组很重要,事前统一沟通,事中随时提醒、互相打气;事后也可以再次在群组中感谢大家,简单检讨刚刚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跟实体活动一样。

原本,我在CH行事历上滑来滑去,就是不知道时间到时,该怎么「开」房间。问了编辑部同事,才知道预计开房时间前10分钟左右,行事历连结会跳出一个「start the room」的绿色按钮,按下去即可。

8:40左右,按钮果然出现,我先跟群组里的大家确认准备好后,深吸一口气,按下开房按钮——讲者和听众的头像就陆续跳出来了!

但这里我少做了一步——把开房连结贴回讲者群组。导致两位讲者一时找不到房间,我又为了等他们而不敢讲话;虽然只有几秒钟,但整个房间沉默地可怕。

比较有经验的蒋医师赶紧丢了一个提醒到临时群组:「先说点话吧?」我才开始念稍早写好的讲稿,然后⋯⋯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笑)

访谈:Clubhouse开房如何引导对话?

我很不爱一问一答,即便正式采访,形式也偏向聊天。所以开宗明义就跟每位讲者说好:「不要等我cue,欢迎互相接话!」

也因为这样,事先让大家互相熟悉,建立「某某某很有名但人很好」的信心,就很重要。

幸运的是,这不是打预防针,而是这次每一位讲者真的都很体贴。一开始先鼓励担心中文不流利的蒋立楷,请林薇必要时协助翻译;结束后,大家持续在群组里讨论刚刚的状况,谢谢对方不藏私的分享。

过程中,我没听到什么公关或敷衍的语言。后来想想,这几位来宾的性格都满温和,特质也互补:林氏璧是理性派,开口就是数据与专有名词;黄医师是暖心派,言谈尽是满满的爱与体贴。林薇和Austin比较常倾听,但从国外与年轻世代角度出发,也有重要提问与分享。

最高峰时共有1,000人左右在线上收听,希望他们跟我的感受一样——雅俗共赏又有知识浓度。

尾声:Clubhouse开房该如何做收尾?

因为讲者们聊得开心,发言愈来愈感性,原本预计10点半要结束,我却还没法做结论,同时还有几个人举手发问。

我点进去看经历,发现其中一位是知名主播、担任过多年医疗记者的竹幼婷;正好话题也带到媒体的社会责任,便决定请她发言。(这件事告诉我们:写好自介很重要)

幸运的是,竹幼婷用亲身经验,对医师们提出了一个反诘:「医师太忙,没空接记者电话,想做好报导的记者也很沮丧啊!」算是平衡了话语权。

这个话题又引发一阵讨论,直到10点40分,我才请每位讲者用一分钟,讲一个「你希望读者带走的观念」作结;最后请读者去追踪、搜寻讲者们的社群媒体,以及「未来城市」的网站和粉专。

其过程中我也几次感谢促成这次合作的集团媒体,如《康健》和《亲子天下》;但工商时间都快速带过,免得业配感太重——这部分事前被林氏璧再三提醒:媒体房不能过于热闹像网红直播,要维持专业感。

结束时大概是10点50分。之前观摩过其他房间,结束后不要立刻关房,而是提醒大家花一、两分钟,追踪房间里自己有兴趣的人;林氏璧也点了一些年轻医师,建议听众可以关注他们。

但这个时段房间很安静,就像刚开房等听众进来时一样尴尬。林氏璧提醒我,「这时候,小路就会放音乐⋯⋯」

「小路」路怡珍是现在CH早上最多人听的带状新闻节目「全球串连早安新闻」的主持人之一,她会在房间结束前放音乐,就像电视新闻结束、跑工作人员名单时,也会放音乐那样。

同事立刻丢来一段爵士乐,我用手机对着笔电收音。当时已经快11点了,真有一群人围着小酒吧互换名片、闲聊的感觉。

呼,任务达成!

提醒:下次开房前该想清楚的三件事

如果还要开房,我觉得可以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时间控制

我一直在留意人数变化。最后半小时,虽然我认为内容还很精彩,但听众人数开始慢慢下滑,结束时比最高峰约少了100人,大概十分之一。

可能时间太长,听众注意力有限,下次应严格控制在90分钟内结束。

第二,内容重制

为以防万一,同事准备了两种录音法:一是用iPhone内部录音,二是用音响放出声音,再用iPad录。最后发现只有iPad有录到,万幸!

因为CH讲完水无痕,所以有人开房间时会录影,就能转化成影片、CH、Podcast、文字,但要先解决收音与后制问题。

此外,公开口述内容有著作权,因此开房间录音务必要注明在行程表上;黄𪻐宁与夏嘉璐的「宁夏路Podcast听友会」,就有一个不错的声明范例。

Clubhouse-录音-法规-著作人格权-夏嘉璐

由于公开发言有著作权,开Clubhouse房间录音前,务必要注明清楚。图片来源:截自Clubhouse

第三,CH与其他平台的串连

开房前、中、后,如何透过数位工具与社群平台,将收听数转换成品牌印象、会员或广告,会是下一步研究重点。

这一次,我们做到了CH与FB、官网的串连。虽然我忘记先说,但社群同事在我提到某些报导时,主动在粉专发布了相关报导,同步更新收听人数,并私讯我提醒读者去粉专上的Slido发问,最后搜集到十多个问题。

后记:做自己,就会吸引喜欢你的人

结束后,同事在脸书摘录了一句黄𪻐宁医师的名言:

「做你自己,就会吸引到一群喜欢你的人。」

这句话精准说出了我的感受。

我喜欢这群真诚的讲者、创新的同事;我也衷心相信,蒋医师的故事应该被更多人听见。因为,在这场抗疫之战中,用社群媒体做卫教的医师的贡献,也该被重视。

媒体的专业是内容,我真心厌倦被社群媒体数字绑架,失去与读者的连结;但唯有把初衷放在内容,才可能吸引到一群喜欢我们的听众/读者,这才是媒体的价值。

Take the work seriously, not yourself.(认真看待你做的事,而非你自己)

「全文转载自未来城市(Clubhouse如何开好房间?倒数7天checklist教学全公开|编辑部报告),欲了解更多智慧科技,请上未来城市官网。

【推荐阅读】

站在谭德塞对面的21岁女孩林薇:我所知道的英国「志工防疫」与海外台湾医卫人

二月网路诈骗飙6倍!6位工程师不舍家人被骗,下班后打造「防诈达人」挡40万疫情假讯息

特斯拉创办人也疯「开房间」!Clubhouse爆红六大特色 ,第五个台湾人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