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从1到10”

碧空下的琶洲风景。南都拍客 欧伟伦摄

采写丨南都·琶洲π记者 魏凯

经典的科技成果转化理论把一项成果的转化过程分成三段:从0到1的原创基础性技术突破,从1到10的小规模市场应用和产品迭代,还有从10到100的大规模商业应用。

围绕如何打通从0到100的整个流程,近年来中央和省、市不断出台了各种支持政策和优惠政策、打通转化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从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到鼓励科研人员兼职创业或者离岗创业,再到为新技术成果提供应用落地场景和政府采购支持,不同政策互相协同形成合力,不断推动各种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成果在国内落地开花。

凭借靠近大学城、拥有中山大学、琶洲实验室、电子七所等大院大校大所资源的优势,目前海珠区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四链融合”,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协同发力,涌现了一批从“0到1”和“从1到10”的转化案例,在政策和平台的培育下初步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

A

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催生科技成果“从0到1”

聚合科研力量形成完整成果转化链条

2020年,琶洲实验室正式落户琶洲,在海珠区的大力推动下,琶洲实验室聚焦区内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企业研发需求,不断在“从0到1”的原创科研成果上取得了突破。

2023年,琶洲实验室对外公布了“冥想脑机接口交互系统”和“青少年抑郁症自动检测系统”,实验室研发的“脑机AI智慧病房”“AI戒毒模型”也在不断尝试落地应用,在这些成果的背后都是琶洲实验室的“脑机接口”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自1924年德国精神科医生汉斯·贝格尔发现了脑电波以来,科学家们逐步发现人的意识可以转化成电子信号被读取,经过70多年来的深入研究,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并且距离落地应用越来越近。作为国内一支研究脑际接口技术的重要科研力量,琶洲实验室在这项目研究上走在了前列。

头戴一条多模态脑机头环,研究人员不需要动手或开口,就能通过目视平板电脑轻轻眨眼,或控制护理床的升降和翻动,或控制房间里的电视电灯空调,或控制轮椅移动、指挥机械臂为自己递来水杯……在琶洲实验室的脑机智能研究中心,人脑思维控制外部物体的“科幻场景”已大步走进现实。

作为一个以“突出基础、原创技术、驱动产业”为宗旨的省实验室,琶洲实验室的原创科研最大特点之一是充分聚合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力量,通过“一个研究平台、一个重大专项、一个产业基金、一个科技园区”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科研成果转化链条。

琶洲实验室的脑机接口技术主要来自李远清教授,他是华南理工大学脑机接口与脑信息处理中心教授,也是琶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脑机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实验室的AI戒毒项目团队负责人陈俊龙院士是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此外,去年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ScienceRobotics》成功发表研究文章的琶洲实验室青年学者黄凯教授团队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还有其他一批专家教授和琶洲实验室展开合作,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

能够把像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在地高校的科研人员聚合在一个平台形成研发创新的合力,这正是海珠区科技成果转化“四链融合”的最佳写照之一。

平台链接算法成果配对落地应用场景

除了大院大校大所之外,拥有众多平台型的龙头企业是海珠的另一大优势,而通过平台的聚合力量将各种科研团队和研发成果吸引过来也是海珠“四链融合”的另一种途径,去年成功举办的第二届琶洲算法大赛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当前国外人工智能大模型不断涌现之际,拥有国内第一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百度凭借落户琶洲的地利,和海珠区政府及其他市直部门一起举办了琶洲算法大赛,来自全球21个国家的3300多支队伍使用百度的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和文心大模型来构建算法,为工厂的生产计划、输电通道的隐患排查、电商用户的算法推荐等应用项目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

通过平台的链接作用,一批原创的算法成果和对应的落地应用场景形成了配对,而凭借主场之利的海珠无疑也能从中收获巨大。目前,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已经在海珠落地,未来将通过它的催化作用不断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在海珠蓬勃发展。

B

政府部门提供落地场景支持科技成果“1到10”

技象科技:从数字政务向数智政务转变

除了通过科研和企业平台推动“从0到1”的原创技术研究之外,海珠区丰富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支持政策也为本区企业的产品实现“从1到10”的落地推广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由扎根本地的电子七所孵化出来的技象科技是一家专门聚焦窄带物联网通信的专精特新企业,它研发出了完全自主可控的TPUNB通信技术。

在当前万物互联的数字经济时代,基于宽带、高数据通信速率的5G网络相当于大规模通信的高速公路,但一个功能完备的公路交通系统同样也需要更长更多的乡间小路和国道,这就是作为窄带物联网通信(又称LPWAN)的广阔发展空间。

在当前全球窄带物联网通信领域,国外的NB-IoT和LoRa两种通信技术合计占据了LPWAN市场的90%左右,形成了双寡头的市场格局,而技象科技的TPUNB通信技术则在100%自主知识产权的加持下,从国产替代的市场策略出发一路稳步前行。

为了支持和培育这家从本土成长起来的公司,海珠区目前也通过提供落地场景不断帮助技象科技的TPUNB实现应用迭代。

当前海珠区在对全区古树名木的智能管理系统中就采取了TPUNB技术实现了“三个一”,每棵古树名木都拥有一套电子档案、一个智能传感器、一个养护图表台账,用大数据手段自动记录古树名木相关信息及巡查时的异常情况。除了古树管理之外,目前TPUNB技术还被海珠区用来进行对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进行监测,并且用它来进一步打造一个国产化新型城域物联感知体系,实现从数字政务向数智政务的转变。

致景科技:打造纺织服装行业全产业链数字平台

拥有中大纺织商圈的海珠区纺织服装产业非常发达,也孕育出了专注于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改造的独角兽公司致景科技。作为一家数字化平台企业,致景科技已经打造了一张覆盖了从原材料生产到成品布流通、服装制造的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数字平台。2021年致景科技的数字化平台也称为广州市六大产业集群数字化平台之一。

在2022年开始的海珠区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向清远有序疏解转移的过程中,致景科技也得以发挥作用,用自己的数字化平台在清远打造了一批智慧服装工厂,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形成“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的合作模式贡献力量。

通过类似的案例,海珠区不断为新技术提供应用落地场景,用完善的政策体系、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充满活力的创新机制初步打造了一个本地创新生态,其中既有“链”的无缝衔接,又有“圈”的方便快捷。

展望未来,在广州市委市政府支持海珠加快打造全市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态集聚和创新应用高地的利好加持下,海珠区还将继续争取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顶级科研机构形成点对点科技成果对接平台,承接海内外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海珠落地,未来这里也必将涌现出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从0到1”和“从1到10”的故事。

划重点

海珠区不断为新技术提供应用落地场景,用完善的政策体系、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充满活力的创新机制初步打造了一个本地创新生态,其中既有“链”的无缝衔接,又有“圈”的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