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十二时辰 看唐代祆教
剧中祆教场景,祭司没带口罩,普通教徒却带口罩。(取自澎湃新闻网)
大陆网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特别的祆教场景,祆教源自西亚今伊朗,中国多称为祆教或拜火教,传为琐罗亚斯德(不详-西元前583年)创立,又名「琐罗亚斯德教」,波斯曾立为国教,影响深远。中亚粟特地区早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就已经接受此教教义,广为流传。
粟特人极善经商,汉唐时期便往来中国,从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西北长城烽燧下发现写于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左右,带有祆神名的一组粟特文信札可知,早在西元4世纪初叶的西晋末年,中亚的粟特人就将祆教带入中国。
澎湃新闻报导指出,该剧场景所刻画的羽翼法拉瓦哈形像,在唐代是否有引入,很成问题。另一个问题则是祆教举行的祭祀仪式,并非所有教徒都必须佩戴口罩,口罩只是少数专门负责祀火之神职人员的佩品。如日本美秀美术馆藏北朝粟特人石屏上祆教仪式与撒马尔罕壁画中祆教祭司专用口罩的场景可作为参考。
此外,在剧中频频立功的细犬,是一种形体修长苗条,行动矫健且嗅觉灵敏的猎犬,在唐代贵族壁画中常能见到。粟特人重视胡犬,除狩猎因素外,不得不提及祆教信仰中的犬神文化。
祆教葬俗的核心,有「犬视」仪式,死者需由犬来看护、引导,完成葬礼,据说当今祆教徒仍有此礼。犬视葬俗随粟特人的东进,在中国颇有发现。今如日本美秀博物馆藏北朝粟特人石棺屏风、山东青州北齐石屏、西安北周史君墓石椁、太原隋代虞弘墓石椁等,多处葬仪图像中均有细犬之出现,可为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