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蒋公与七都谈台湾的长治久安

(本报系资料照片)

在疫情阴霾中,最近有两件事在国内掀起一些政治涟漪。其一是蒋中正铜塑移除中正纪念堂,二是新竹县市合并升格为第七都。两事互不相干,但反映的是2000年政党轮替迄今,主政者并未认真谋求台湾的长治久安,常因人设事,或谋一党之私。

中正纪念堂于陈水扁主政时改为「自由广场」已渐为社会肯认。但庞然蒋公铜塑是否迁移?中正纪念堂的空间如何改造以符转型正义?始终未获主政者正视。

我在担任桃园县长时,因高雄县议会陈列的蒋公铜像被敲毁,嘉义被喷漆,而引爆南北各地的蓝绿和族群对立。由于两蒋陵寝在桃园大溪慈湖,我就想到将慈湖附近绿地开放为两蒋塑像园区,收容全台各地拟迁除的塑像,既可平息族群对立,也可打造公共艺术公园,而华人观光客在桃园机场下机后,又可就近参访,创造观光经济。我的构想获得议会支持,大溪镇长曾荣鉴亦积极配合,才有如今的景象。

把中正纪念堂的蒋公铜塑移置慈湖旁的两蒋雕塑园区,增添园区气象,恰到好处。另外将中正纪念堂空间改造成历届总统的文物馆,无分党籍,凡合法担任国家元首者,均依其任期享有公平比例的空间典藏文物,供众观览。至于历史功过,自有史家及国人公评,合乎转型正义。

再谈县市合并升格。目前的行政区域规画是六都,18县市。六都的改制,事先并未专业规画,只将高雄、台南及台中的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通称为「都」。《地方制度法》第4条第1项「人口聚居达125万以上,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及都会区域发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区,得设直辖市。」桃园县因加工冲破200万的人口,而单县升格。

直辖市与非直辖市的区别,除了前者市长可以参加行政院院会外,更重要的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的问题。每年中央政府分配给地方的「统筹分配款」,约65%分配给6个直辖市,而18个县市却只分配到另外35%的一小部分,致使「富市越富,穷县更穷」!几年下来,严重扩大城乡发展差异,几近畸型。主计处每10年进行1次人口及住宅普查,去年11月进行的调查台湾常住人口2383.4万人,近10年以新竹县增幅最多,达21.2%,桃园市11.4%居次,台中11.1%第3。反观南投、嘉义及屏东等农业县人口显著减少,超过5.8%以上。此外,彰化县人口已逼近126万,被视为「准七都」。

新竹县市合并人口总数超过100万,但未达125万,现任县长及市长分属国、民两党却公开支持合并,民进党国会龙头柯建铭表示要修改地制法降低人口标准为100万人。因柯立委是新竹人,而现任市长林智坚是他的嫡系接班人。外界解读因林智坚连任两届,若县市合并升格,他就可重新参选升格后的市长,一如当年陈菊,因高雄县市合并后她继续连任,造就她成为「南霸天」,却让民进党被韩流冲垮。

按行政区域规画,影响国家发展、地方建设及人民福祉,至关重要。台湾行政区域始于日治时代,国民党时多因党国利益考量加以更改,如今民进党已二度执政,若亦出诸党派利益或个人政治前途的铺陈为考量,缺乏为台湾「长治久安」的擘绘,就是国家的不幸。如今政党轮替已常态化,主政者就应超越党派,高瞻远瞩,才能使台湾长治、久安。

本人长年思考如何使台湾长治久安,综理出「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及人民安心」的「三安」与「三和」:「政党和解、族群和谐、两岸和平」。为长治久安,本人针对行政区域的重规画,早有构想,敬候各界指教:

一、七都(或七州):台北都─北市及基隆和宜兰;新北都─新北市邻近基宜部分规画给台北都;桃园都─桃园市、新竹县市及苗栗;台中都─台中市、彰化市及南投县;台南都─台南市、云林县及嘉义县市;高雄都─高雄市及屏东县;花东都─台东县及花莲县。二、二特别行政区,直属行政院管辖。高山特别行政区─海拔1千公尺以上山地区;离岛特别行政区─台湾周边离岛。(作者为中华民国前副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