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灾一线到重建现场他从不缺席
胡凤才(右)在灾后重建现场组织工作
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2023年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遭遇“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村党支部书记胡凤才提前预判,带领全村410户、600多名村民紧急避险。灾后他带领党员村民开展清淤清障,快速重建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村庄生活秩序。如今,北青报记者探访发现,水峪嘴村已基本恢复了灾前的建设水平,重建后的民居白墙黑瓦,融入青山绿水间。
挨家挨户敲门转移受灾群众
在“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门头沟区遭受了重大洪涝灾害。位于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永定河畔的水峪嘴村紧邻永定河,受灾严重。时隔将近一年,当回想起灾情的前前后后,胡凤才仍心有余悸。
去年7月28日晚,根据气象预测,7月29日至8月1日有强降雨,很可能形成山洪,胡凤才在接到通知后紧急召开两委扩大会,商议山洪应对策略和危房村民安置。在暴雨来临之前,出于为村民生命健康负责的谨慎考虑以及应对“7·21”暴雨的经验,胡凤才立刻组织村干部、企业负责人和村里的青壮年,花了一整天时间挨家挨户敲门通知撤离。
雨势减弱后,胡凤才组织村“两委”干部带着能走动的百姓,互相帮搭着涉水前往安置点避险,而自己则留守水峪嘴村,并上山抢险救灾。他和志愿者们不停地用铁锹清淤,终于清理出一条救援道路,安全转移数十名老人。快速决策让村民远离了即将到来的危险,尽管洪水泛滥,山体崩塌,但村民全部安然无恙。
带领党员干部帮助村民清淤
尽管村民得以安全转移,但山洪造成的损失仍远超想象。此次汛情期间,村内通讯、水电气全部中断,道路损毁约2000米;京西古道风景区受损严重,景区道路尽毁,现场一片狼藉。
“暴雨过后,我们统计下来,发现全村直接经济损失达3200余万元。”胡凤才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已经担任村支书20多年,带领村民从采矿业到旅游业共同富裕起来,正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稳步前进,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却将水峪嘴村的发展成果几乎清零。
“但绝望过后,我和村干部说,我们不能倒,我们得带着村民自救!”胡凤才回忆,灾后,仅从水峪嘴村清理出来的石头淤泥就达到了22万立方米。淤泥灌到村民屋子里,几乎塞住了每一个角落,极难清理,胡凤才带领党员干部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清淤。
转入灾后重建后,村两委带领村民们奋战在复建一线,中交路建、北京建工集团、民兵等社会各界力量也纷纷伸出援手,助力村民重建家园。水峪嘴村在去年8月12日恢复供电,10月20日完成受损房屋修缮翻建、天然气全面供应、道路和排洪渠基础设施修复提升等工作。
再造一个“诗情画意”水峪嘴村
6月27日,时隔近一年后,再次来到水峪嘴村,灾情的痕迹已不明显。“古道博物馆建好了,京西古道风景区也恢复了开放。”提到重建的成果,胡凤才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自豪地说,今年“五一”期间,京西古道景区接待游客近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71%,收入27万元。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灾后重建工作仍在继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水峪嘴村将结合山水、农耕、怀旧文化,重建集人民公社、观光采摘、鱼菜共生、大地艺术等于一体的农耕文化体验园。同时,还将重建冰淇淋厂,引入意大利专业设备,为南锣鼓巷、潭柘寺、妙峰山等开发多种口味文创冰淇淋。“我们还准备利用存量闲置房屋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精品民宿。同时,建设能够提供400张床位的个性化养老项目,带动村民就业和村庄发展。”胡凤才说。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峪嘴村依旧能够成为“京西古道风华地、永定河畔会客厅”的“京西古道第一村”。
文/本报记者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