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豚地图”到“生态指南”(纵横)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张双双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1日 第 05 版)
前不久,长江江豚“追豚地图”和“赏豚攻略”发布,详尽汇总了江豚观测点位,精心规划了5条追豚线路,还辅以人文风光讲解和江豚拍照技巧,探索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普教育新形式。
长江江豚被人们称为“微笑天使”,是长江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然而,由于栖息地丧失、渔业误捕、水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江豚种群数量一度急剧下降,2013年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随着长江大保护深入开展,江豚种群数量稳步增长,2022年达到1249头,较2017年增长了23.42%。长江沿岸居民在江边“偶遇”江豚渐成常态,“赏豚攻略”既是满足公众观测需求的实用手册,也是一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指南”。
“生态指南”,指向的是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在朝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方向迈进。
近些年,长江沿江省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放眼神州大地,从热带雨林到青藏高原,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腹地,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走进公众视野,新物种、新记录种不断被发现。在长江流域珍稀野生动物摄影展上,奔跑的藏羚羊、微笑的江豚、雪中的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都在镜头前留下精彩瞬间。有摄影师感慨:“镜头里的‘国宝’越来越多。”
珍稀动物频频露面,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也让更多人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在路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我们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摘编自《湖北日报》,原题为《追豚地图亦是生态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