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投融资两端 动态平衡

观察

张炜

近期,“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政策接连出台。其中,中国证监会提出“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受到投资者关注。

A股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较为显著,但投资功能的提升问题还没能得到很好解决。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等权益投资的配置偏低,除了风险偏好因素之外,还与A股投资价值不足有很大关系。A股整体估值水平不高,赚钱效应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构资金入市的步伐。

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8月18日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时表示,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没有二级市场的稳健运行,一级市场融资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证监会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中国证监会的这个表态,充分反映出投融资两端动态平衡的重要性。正如有的业内人士所指出,没有良好的投资功能,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必然降低,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使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性受到影响。

二级市场低迷,而IPO“一枝独秀”,会导致市场资金“失血”,投资者信心受挫。因而,中国证监会提出“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是对投资者的有效保护。可以看到,近期IPO审核节奏已明显放缓,新股申购、上市均环比减少。

当前经济遇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消费低迷,稳定收入预期是关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日前在介绍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时指出,将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通过消费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等投资增加财产性收入,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手段之一。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可推动消费需求提升,企业盈利改善,居民劳动收入分配增加,将进一步推动资产价格上行及上市公司业绩改善,从而形成有利于经济繁荣发展的正向循环。因而,正确看待“促进投融资两端动态平衡”,不能局限于二级市场走强为一级市场“铺路”的角度,而要从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着眼,认识到这不是“救市”的权宜之计。

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回应了市场关切,有利于在短期内改善资金面,提振投资者信心。但是,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不是A股之前多次有过的暂停IPO。以往的实践也表明,暂停IPO并不解决根本性问题。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关键是需要从投融资两端双向发力,改善市场供求关系。

中国证监会近期同时出台的措施包括: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这些措施以扶优限劣为导向,可对资金面改善起到一定作用,有利于稳定市场情绪,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长远来看,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还需从四方面着力。其一,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大“治市”力度,监管上紧盯“关键少数”,把遏制“圈钱”作为重中之重,推动上市公司增强回报股东的意识。其二,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改革,改善资本市场的供需环境,优化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和价格发现功能。其三,加大引入中长期资金,引导机构落实长周期考核、提高权益投资比例等目标,既为市场注入更多“活水”,又成为推动市场健康发展的“稳定器”。其四,推动形成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告别炒短、炒小、炒新、炒差“四炒”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