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率不到40%!30歲女罹患「心臟的癌症」醫揭這些症狀需就醫
图/潮健康
一名30岁的年轻女子结束日本蜜月行后,回台不久后昏倒送医,经医师诊断为「心脏衰竭」;进一步检查发现,引发心脏衰竭的元凶是「肺动脉高压」。这才知道,该患者先前出现食欲不振、双脚水肿像「面龟」、异常喘息等症状,并非会计工作太累、肾脏出状况,而是肺动脉高压的警讯。
图/潮健康
未治疗三年存活率不到4成! 什么是「心脏癌症」肺动脉高压?
高雄荣民总医院肺高压专业治疗中心暨重症医学部主任黄伟春医师指出,一般人居家测得血压是从左心脏流出、血流冲击血管壁的压力,而血液回流至右心脏的肺动脉压力则需就医做进一步检查。正常人休息时平均肺动脉压为14mmHg(毫米汞柱),一旦超过20mmHg即为「肺动脉高压」。
黄伟春医师解释,当肺动脉血管压力过高,供应血流至肺动脉的右心室会更用力收缩,长期下来因右心室负荷过量逐渐扩大,心脏衰竭、甚至猝死的风险也随之提升。要注意的是,肺动脉高压若未接受治疗,病友确诊后3年存活率不到40%、致死率甚至高于癌症,因此又被称为「心脏的癌症」。
肺动脉高压发病到确诊要花3.9年!她「吃半个便当就饱」才发现症状
黄伟春医师指出,肺部是全身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所在,当右侧心脏无法有效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病友处于缺氧状态容易出现疲倦、呼吸容易喘、运动时呼吸困难或运动耐受度变差等症状。但因为疾病相对罕见,加上症状非属肺动脉高压独有,即使医生也不易诊断;早年外国研究显示,从出现病征到确诊,平均要花3.9年。
马偕纪念医院心血管中心肺高压介入医学科吴懿哲主任则分享,上述30岁女性患者在度蜜月前,便开始出现食欲不振,「连吃半个便当也觉得很撑」,蜜月行时则出现卡在路上气喘吁吁的状况;回台后更发现双腿「从脚底一路肿到大腿」,甚至看不见血管。原本担心是肾脏出问题,到诊所抽血检查,却在等候拿报告时昏倒,醒来时人已经在医院急诊室。
图/潮健康
近半数患者与自体免疫疾病有关? 医揭肺动脉高压潜在风险因子
黄伟春医师指出,肺动脉高压成因多样,除了不明原因导致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部分肺动脉高压是因为其他疾病续发导致,包括自体免疫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爱滋病、肝硬化等。另外,不当使用特定药物或毒物,也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
吴懿哲医师进一步表示,在马偕医院的肺高压特别门诊当中,将近一半是自体免疫疾病患者。先前即有一位45岁的女性红斑性狼疮病友,刚开始发现异状时,就连快步走去接电话都会有点喘。当时隐约觉得身体有状况,后来是连爬半层楼的楼梯都喘得受不了、甚至有胸痛症状,就医检查才确认为红斑性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
吴懿哲医师指出,肺动脉高压如同高血压、糖尿病,只要早期诊断、即时介入治疗,都是可控制的慢性疾病。不过,肺动脉高压病友还特别需要注意定期风险评估,由医师依据病友状态、调整药物,目标是让患者保持在「绿灯」,也就是低风险状态,不仅维持生活品质,同时降低死亡风险。
在治疗上,有些病友误以为病情变严重才需要一次使用多种药物,但近年肺动脉高压合并治疗已是国际趋势,以新版治疗指引为例,医师会依据患者确诊时风险状态,一开始就决定合并2到3种药物治疗。一旦治疗反应不佳或治疗期间状态变差,将再进一步增加或改变用药。
图/潮健康
过马路总是「走输小绿人」? 合并「5症状」当心肺动脉高压
要如何评估肺动脉高压病友的风险状态?吴懿哲医师指出,大致上可从3大面向评估,包括「患者症状」、「运动耐受性」以及「右心功能」。其中,运动耐受性常以「6分钟步行测试」进行,患者如果于6分钟内未能完成440公尺走路距离(约标准运动场外围跑道一周长度),便属中等或高风险。资料显示,红灯区(高风险状态)病友1年内死亡风险是绿灯状态患者的4倍。
日常生活当中,也可借由小绿人交通号志,为心肺健康把关。黄伟春医师指出,文献报告显示正常人行走速率每秒在1.2公尺以上,而政府设置交通号志时,为避免民众在过马路时卡在马路当中,会根据马路宽度、依每秒0.8公尺到1公尺步行速度计算小绿人闪动秒数,确保足以供一般行人通过马路。
中华民国肺动脉高血压关心协会呼吁民众,若具有家族遗传史、或自体免疫疾病患者,或长期不明原因于活动时感到喘,一旦莫名出现「喘(呼吸困难)、咳(嗽)、血(咳血)、肿(下肢水肿)、晕(晕厥或头晕)」5大症状,或是运动耐受力明显下降,过马路「走输小绿人」,应积极到心脏专科就医诊治。
本文转载自《潮健康》,原文为:肺动脉高压堪称「心脏的癌症」? 医曝1迹象:过马路总「走输小绿人」要当心
│延伸阅读↓↓↓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