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赢得10倍癌症存活率? 66岁病理科医师罹癌后开刀治愈 3大保养心法这点最重要!

如何赢得10倍癌症存活率? 66岁病理科医师罹癌后开刀治愈 3大保养心法这点最重要!(图/刘咸昌提供)

病理科医师、元鼎诊所院长曾嵚元,来自一个癌症病史丰富的家族,包括父母在内的多位亲人,都因不同癌症过世。尽管他平时已透过饮食控制与规律作息降低罹病风险,却还是很害怕「家族遗传」的癌症悄悄找上门,「每个人得的癌症都不一样,我连特别要担心什么癌都不知道。」

为找出自己是否带有罹癌基因、以便精准防癌,曾嵚元2018年自费接受了全基因检测,报告显示他身上虽不存在可能导致大肠癌、肺癌等常见癌症的基因缺陷,却有极少数人才会出现的SDHA基因突变;查询医学文献后,他发现这项突变,「可能」与脑下垂体、肾上腺、肾脏恶性肿瘤,或是位置不固定的神经内分泌瘤与胃肠基质瘤相关。

2019年例行健检时,曾嵚元在胰脏附近发现一颗直径7公分的肿瘤,医师判读影像后认为,肿瘤可能是恶性较强的胰脏癌,也可能是神经内分泌瘤,建议他立刻接受手术。做过基因检测的曾嵚元心情却很笃定,预期低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瘤机率较高,先从容地和太太到欧洲玩了一趟,隔了2个月才住院开刀。

手术结果,证实曾嵚元的判断正确,生长在他腹腔内的是一颗神经内分泌瘤,其实癌细胞还不多,只是位置靠近大肠血管,获得血液营养供给,才会在1年内长到7公分大。因为没有向外扩散,切除肿瘤后,曾嵚元不必接受后续治疗,只需定期抽血追踪肿瘤标记,确认有无复发。

「虽然我有重大伤病卡,但完全没有癌症病患的心态,因为我的手术很成功,未来只要按时追踪、健检,继续维持远离致癌风险的生活习惯,再因为基因得到癌症的机会太低了,在医学上是可以ignore(忽略)的程度,完全不用怕。」今年66岁的曾嵚元,语气依旧充满活力。

精准防癌不一定要花大钱

善用既有工具 名医有一套SOP

台湾现在的癌症存活率已经好得多了,一方面是因为有许多新药可以延长病患生命,但更重要的,还是早期发现的人变多了。」被誉为「台湾癌症医疗之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彭汪嘉康这么观察。

「癌症的可怕并不是癌症本身很难治疗,而是在于太晚发现,只要早期发现,也就是第零期或第一期,治愈率都非常高,甚至可以接近百分之百。」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院长邱仲峰也提出同样观点。

过去几年,癌症筛检技术的进展速度丝毫不亚于治疗,除了最广为人知、能找到肺部小型肿瘤与癌前病变的低剂量电脑断层(LDCT);过去令男性痛苦不堪、检查结果却有如「大海捞针」的摄护腺切片筛检,近期也有精准定位病灶的新技术,明显提升筛检精准度;最古老的肠胃内视镜,管线日益细软,还能借助麻醉执行无痛检查。

关于如何善用既有工具,曾嵚元基于医学专业制定的策略,值得每一位重视健康的人借镜学习。

「先知道自己最该担心什么癌症」,是曾嵚元面对癌症的最高指导原则。由于家族癌症病例异常复杂,他选择彻底基因检测。确定身上没有常见的致癌基因突变后,才回头检视个人生活习惯。他长期维持天然低糖饮食,也没抽烟、酗酒习惯,罹患肝、肺、肠胃等常见癌症的风险不会高于一般人,所以只需每年健检,并依国健署指引定期接受癌症筛检,不必花大钱做昂贵的检查。

癌症专家都遵守的老生常谈

清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

相较于其他慢性病,癌症的另一项特色是无法百分之百预防。但即便如此,每一位癌症专家,还是努力维持远离癌症的生活型态

「我研究癌症一辈子,结论只有3项:清淡自然的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今年58岁的邱仲峰笑称自己维持健康的方法数十年不变,即使接任院长后,运动时间被压缩,他还是坚持每天睡足七小时,并特地买了滑步机等健身器材摆在卧室,强迫自己运动。

「如果你今年65岁,一生就有3分之1的机会得癌症,在研究者发现造成癌症更多的原因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多吃蔬果、多运动这种『老生常谈』的方式,尽量让自己不要成为那3分之1。就算不幸成了那3分之1,如果有定期筛检、早期发现,你也还有很高的机会活下来。」近90高龄的彭汪嘉康,一派轻松地剖析癌症这个机率问题。

认真看待可能的罹癌机率,并且在健康时善用身边所有工具回避风险、降低伤害,是这些穷尽毕生之力与癌症搏斗的专家,给我们最诚挚的建议。

深入解析赢得10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 详见第1262期《今周刊》。

《今周刊》第12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