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癌症疗效「提高存活率」 这技术助医病双赢
联新国际医院放射肿瘤科主任赖易成说,预测技术可辅助医师规划更为精准的癌症治疗计划。(联新国际医院提供/蔡明亘桃园传真)
对癌症病患来说,身心压力已相当难熬,面对疗程与不可预知的结果更感到无助,担忧复发或转移。联新国际医院2年前与国立中央大学生医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马念涵团队合作,成功开发非侵入性的放射线治疗效果预测技术。院方表示,透过预测可掌握患者对化学治疗的反应,可辅助医师治疗计划,针对预测反应不佳的患者采取更积极治疗,提升治疗成功率与存活率,减少患者身心压力。
联新国际医院表示,头颈癌医疗团队为达精准医疗目标,2020年起与马念涵团队合作,成功开发一项非侵入性、仅以患者微量血液侦测「微型核糖核酸(miRNA)」表现量的放射线治疗效果预测技术,这技术除在2017、2018年陆续取得美国及台湾的专利,更在2020年的台湾创新技术博览会中荣获铂金奖最高荣誉。
国立中央大学生医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马念涵说,开发预测技术期能创造医病双赢。(联新国际医院提供/蔡明亘桃园传真)
临床试验受试者林姓与董姓男子年纪相仿,癌症别、期别及放射线治疗剂量也都相同,在接受疗程前透过微量血液,预测得知董男对放射治疗的效果表现不佳,这项预测结果与实际治疗后的表现一致。
联新国际医院放射肿瘤科主任赖易成说明,现今癌症治疗以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及手术为主,约50%患者需接受放射线治疗,其中部分肿瘤具抗性,导致治疗后易复发或转移。透过预测技术,能掌握患者对化学治疗的反应,可辅助医师精准规画治疗计划,针对预测反应不佳的患者,采取更积极治疗,提升治疗成功率与患者存活率,也借此减少身心压力。
马念涵指出,放射线治疗效果预测技术经5年已相当成熟,挑选具专一性的微型核糖核酸作生物标记,检测血液中4种微型核糖核酸的表现量,透过运算预测放射线治疗是否有效治疗,提供治疗效果的检测方法,协助医师与病患规画适切治疗计划,透过预测技术,可更高效运用医疗资源,患者也能更安心接受治疗。
联新国际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思齐说,举头颈癌为例,除鼻咽癌有「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BV)」指数可精准预测外,检验其余癌别的「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抗原)」指数的准确性未达精准高标,透过微型核糖核酸预测技术,相信在临床上能发挥极大助益。
口腔腭面外科医师张雅菁也提到,口腔癌是台湾10大癌症发生率第6位,死亡率则是第5位,这项预测技术的开发,提供疾病监控新面向,也使医师能更精准评估治疗效果,利于制定更积极的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