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对生存的价值感 癌症病人照顾身心有助提升抗癌效果

▲郭综合医院身心黄泰铭主任指出癌症病人需要照顾身体健康,也需心理照顾,对于抗癌是有很大的帮助。(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郭综合医院身心科黄泰铭主任指出,当恶性肿瘤确诊后,其心理健康状况持续处于不良情况,癌症病人情绪难免随着疾病与治疗状况而起伏,伴随着对于疾病的恐惧,患者往往表现出烦躁、沮丧等不良的心理状态,面对病人持续许久的低落心情负面言谈,周遭的人除了不舍、着急外,也常会有种使不上力的无奈或气愤感。

黄泰铭说,台湾医疗水平世界有目共睹,癌症的治疗品质也与其他先进国家并驾齐驱,但是癌症病人本身所要面对的有关心理困扰的问题,也常常被忽视,常见症状有二:失志症候群、癌因性疲惫。失志症后群和忧郁都容易引起癌症病人的自杀意念,但是其压力程度有所差异的;即是失志症后群的癌症病人仍有改变的动机,但忧郁的癌症病人则缺乏动机。失志的核心症状是存在的痛苦及绝望的现象,从程度轻微的沮丧、意志消沉到深度绝望均是。

另外,失志症候群的癌症病人会有失去对生存的价值感,经常有早日离世的想法,忧郁只专注于自己的一切罪恶感,有太多负面及错误认知,两者皆须被鼓励走向人群获得社会支持;但忧郁症病人除精神上的支持外,药物辅助则是必须的。

癌因性疲惫症也是癌症病人常面临的症状之一,顾名思义即是因为癌症所引起的身心疲惫症,总是存在着无助感、是一种长时间感到疲累的主观感受,在体能、情绪及认知功能的筋疲力竭,多数人认为是治疗及疾病所带来的自然现象,其实是我们必须重视的身心症状。

癌因性疲惫症带来的影响好比疼痛恶心或掉发,常令癌症病人困扰。癌因性疲惫症也会与焦虑、忧郁等等并存或互相影响。癌因性疲惫症可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来帮助病人培养一套有效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之应付技巧,取代其不理性且引发情绪困扰的认知。在饮食方面应可咨询营养食用高营养的食物并配合运动。如果无法改善疲惫或缓解疲惫的恶化,就应考虑给予药物治疗。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罹患了癌症后的病人又会有新的心理冲击,这些情感因素又反过来促进癌症的发展,进而影响治疗的效果,所以恶劣情绪对癌症的疗效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对于癌症恢复期的病人,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消极悲观的患者其治疗效果差,药物副作用明显,并也会加速病情的恶化,预后不佳,即使病情暂时得到控制,复发和转移的机会也会增加,所以应避免消极负面情绪以及外在不良环境刺激,怀着开心及乐观的心情,对于抗癌是有很大的帮助。即是心理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恢复。

黄泰铭主任说癌症病人从单纯的心理层次到社会与灵性全面性观点,从初诊断的病情告知,到治疗期间的情绪支持,直至走到生命末期的灵性照护,这些议题,逐渐被大众所认识,使得癌症病人的心理照护不再被忽略。随着医疗的进步,癌症存活率上升,病人与家属所要面对的是一个长时间与疾病相处,与适应疾病在治疗中所带来的冲击,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困扰,更是医疗照顾上不可忽视的要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