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改造抗体药物 提升流感、抗癌药效

中研院基因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吴宗益(右三)研究团队发展出均相化抗体及糖晶片技术,对新药研发有很大帮助。(汤雅雯摄)

中研院基因体研究中心改造抗体成功,发展出均相化抗体及新的糖晶片技术,对提高淋巴癌、乳癌流感的抗体药效,甚至找出诱导杀死爱滋病的病毒,均有很大的进展,此研究成果7日登上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期刊

中研院基因体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吴宗益表示,目前全球发展中的新药,6成以上是单株抗体,但由于现行技术上的限制,目前市售的抗体药物糖体的组成皆不是单一成分,而是含有多种不同糖体结构混合物,使制造过程及药效无法完全掌握。

举例来说,针对淋巴癌治疗的抗癌抗体药物「莫须瘤」,存在53种不同的唐分子结构,而抗体上的糖分子不但影响抗体稳定性活性,也影响抗体药物的制造成本,因为缺乏生产单一糖分子的均相化抗体技术,各大药厂也积极研究如何解决此技术困难。

中研院基因体研究中心与糖基生医公司突破瓶颈,发展出均相化抗体技术。此研究利用酵素反应,将抗癌、抗流感及自体免疫疾病等抗体药物的糖分子混和物,改造成具单一糖分子结构的均相化抗体,进而了解不同抗体的最适化糖分子组成,目前已找出对付淋巴癌、乳癌及流感的抗体,皆须同一个名为SCT糖分子组成,今年初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也引起国内外学界及药厂的高度重视。

实验发现,均相化抗体技术可以提升抗体药物毒杀淋巴癌细胞效果5.7倍,乳癌10倍、流感3、4倍,若研发新药或改良旧药成功,将是全球第一个单一组成的抗体药物。糖基生医资深副总林南宏说,由于新药开发至少要10年时间,现阶段目标是年底送临床试验审查,旧药改良目前法规上仍有很多规定,但仍希望缩短时程,审下审查时间,造福更多癌症病患

此外,研发均相化抗体技术须先突破糖分子合成上的瓶颈,中研院开发出的模组式合成法,仅须利用30种不同模组结构,即可合成出人体糖蛋白超过2万多种N型的多糖结构,这些多糖分子将是研究糖蛋白功能制作糖晶片最有效的工具

中研院将糖晶片技术技转给糖基生医公司,将糖晶片上糖分子的密度提升并去除传统糖晶片所遇到糖分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利用镀铝糖晶片,可准确解析出在传统糖晶片上无法显现的抗爱滋抗体的抗原结构,对治疗爱滋病来说是重大进展

吴宗益指出,这类抗体由爱滋病患者分离出来,可同时认识不同糖分子并与之结合,此新发现对往后爱滋病疫苗的开发应有相当大的帮助,论文昨发表在《自然化学》期刊,目前由糖基公司技转糖分子相关技术,开发新药或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