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感药物奈米新剂型 抗癌有效降副作用
国立中兴大学化学系赖秉杉副教授、台大医院谢铭钧教授、工研院与兴大博士生许维吉,研究助理游秀萍等人组成的团队,经历5年研究,共同开发光感药物奈米新剂型,经活体试验证实,可降低光动力疗法中皮肤光敏感的副作用,并可有效提高抗肿瘤之效果与减少光感药物用量,为一种低侵入性的新兴癌症治疗方式,此项成果于今年7月刊登于国际知名期刊Small。
▼光感药物奈米新剂型 抗癌降低副作用(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赖秉杉副教授指出,光动力疗法多是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将光感药物注入体内,再以适当波长的光束照射治疗部位,利用光束激发药物作用,将氧气转化成产生大量的单态氧或自由基,可破坏癌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应用上最主要的副作用之一为光感药物造成的皮肤光敏感,患者需避光多个星期,以防皮肤产生光过敏或灼伤。如何让光感药物标的到达癌细胞,并减少药物累积于皮肤,为此疗法极欲突破的重点。
研究团队利用高分子微胞包覆疏水性光感药物的新剂型,有效提高药物在水溶液性中的稳定性,相较于目前临床使用的乙醇、丙二醇与疏水性光感药物的现有剂型,可降低皮肤的光敏感性副作用。活体试验中,打完光感药剂后48小时,用光束照射小鼠,使用一般临床用药的小鼠皮肤会产生红肿、焦黑的情况,而使用高分子奈米微胞系统包覆药剂的小鼠皮肤则无任何异常反应。
多功能奈米载体近几年被视为未来癌症造影或治疗的一大利器,赖秉杉与兴大博士生徐嘉延将进一步开发「自组装中空光感药物奈米载体」,此奈米载体可同时具有光动力治疗及超音波显影的双重效果,有效增加光感药物治疗效果及减少副作用,极具市场潜力。下一阶段将积极寻求厂商合作并开发新剂型的药物,除光动力治疗药物外,其他药物也可投入应用。
工研院指出,全球光动力治疗应用市场至2014年将达到20.8亿美金的产值,年复合成长率约有10.4%,现阶段该应用市场仍属于少数厂商寡占的市场,与其他新药市场相同,未来若能借由新剂型的设计,以增加药物治疗效果及减少副作用,市场接受度会相对地提高。
资料来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