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趴挖土机抗议最终致富 台商父子深入贫困大凉山种绿宝石

▲林书任北大博士毕业后跟父亲去大凉山种橄榄树。(图/记者任以芳摄)

记者任以芳/北京报导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今(16)日最后一天展出,今年台湾馆有40多家台企参展。来自四川北大博士林书任与父亲的故事受到关注,父子俩在四川彝族故乡大凉山种油橄榄,一开始被村民排斥,如今周边村庄加入种植生产行列。油橄榄的种植面积从600亩增加到2.5万亩,带动当地6800多农户年收入增长3倍以上,原本不起眼橄榄成为当地村民闪耀绿宝石。

今年服贸会台湾展区参展面积增加,多达40多家台企,超过300多件展品参展。除了宝岛眼镜、顶新、捷安特、旺旺、纬创等知名品牌,产业领域涉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科技农业,来自四川大凉山一对台商父子成为今年参展焦点。

80后的林书任本身是北大博士也是乡村青年,他的父亲林春福是早年第一批老台商,深耕深圳做工艺品生意,见证大陆改革开放经济起飞黄金年代,成为全球最大的工艺品制造商,拥有12000名员工。

2011年,60岁的林春福发现劳力密集的产业必须转型,多处调研考察转型目标,当时发现欧洲橄榄油是一个商机,多方评估种植点后,放下万人工厂,亲自飞往当年最贫困四川大凉山,种植橄榄树,重新开始。

▲ 台商父子勇闯四川大凉山 。(图/林书任提供)

父亲做出如此重大转变,林书任接受《东森新媒体ETtoday》访问表示,「随着大陆经济起飞,工资年年调涨,成本各方面增加,利润越来越薄。种树不用休息,树也不用涨工资,当地老百姓可以一起分享收益,这也是我父亲当年一个想法。」

为了更专业种植,林春福重金聘请西班牙橄榄油顾问,并到义大利、等橄榄油种植国家考察取经,还没开工,征收流转土地遇到困难。因为四川大凉山是彝语故乡,十分排外,老百姓对土地依赖程度非常高,过去也没有接触过油橄榄,因此当地彝民一开始非常不信任林春福。

林书任说,「我父亲是台湾人只身跑去深山,加上种植基地附近有军事基地,几乎肉眼可见,即使我父亲在深圳做生意很成功,还是有村民不信任他,误以为是间谍。」

「当时为了流转土地问题,一位彝族妇女趴在挖土机上,坚决不让进村。」林书任进一步讲述当时经过,「当地政府和村干部赶紧疏通,带着我父亲挨家挨户解释。」

林书任的父亲告诉当地村民,不只流转土地,还有工作和薪水,之后一起分润。林书任组建了大凉山首家「春风新农人培训中心」,每年培训5000人,帮助当地农民销售农产品。

在父子俩努力耕耘之下,当年最反对的村民成为最好伙伴。林书任也笑着分享,前几年有村组干部提起当年「趴挖土机抗议事件」,那些村民流转土地亩数最多,自然收益也最多。最后,村民们很不好意思说,「过去的事不要再提了。」

谈起在大山里岁月,林书任表示自己当过兵,环境方面都能适应,唯独有一次印象比较深。大凉山日照很强,每年大概有10个月是旱季因此很贫穷,刚好适合种植橄榄树。有一次他跟父亲去工作,太阳超大感觉快中暑,立刻喝藿香正气水才感觉缓和,内心也深知父亲刚开始打拚的辛苦。

▲大陆消费者注重健康,橄榄油市场前景无限。(图/记者任以芳摄)

这对大凉山台商父子深耕13年橄榄油市场,终于迎来商机。林书任介绍,「目前受限产量,只做大陆内销一年约2千万销售额,可以达到2亿的产值。」

目前大陆大部分的橄榄油都是进口,面向14亿人口市场,加上疫情许多人注重健康,也让这个产业前景无限。橄榄树的种植面积从600亩增加到2.5万亩,带动当地6800多农户年收入增长3倍以上,大凉山的橄榄树成为彝族眼中最耀眼的绿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