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颠小怪癖 当文化冲击成生活常态

英国Shropshire每年水仙花开时节。(读者太太提供)

(时报出版提供)

二○○八年因为申请志工签证,我第一次踏上英国的土地。记得飞机降落在伦敦希斯罗机场时,我对自己说:「这是我在欧洲唯一的一年,一定要好好把握,多多体验异国文化,感受文化冲击到底有多震撼。」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几年后自己会定居在这个带给我无数文化冲击的国家,更没有料到当我在英国落地生根十几年,建立家庭和事业后,仍然不断受到文化冲击的挑战。

第一次在英国感受到文化冲击,是在伦敦的寄宿家庭看到home爸洗碗。

我的寄宿家庭是栋美丽的维多利亚式三层楼花园洋房,维持传统格局的厨房内并没有洗碗机,每天吃完晚餐固定由home爸洗碗。他洗碗的方式非常特别:先在水槽里倒入洗碗精,再放满水,等整个水槽都充满泡泡时,就把所有用过的碗盘和餐具一起放进水槽,然后拿起海绵在水槽内洗碗,洗完碗不冲水,直接把附着泡泡的碗盘和餐具晾在水槽旁的架子上。

我看了非常惊讶,问home爸难道不用冲掉洗碗精的泡泡吗?没想到他居然一派轻松地说:「泡泡会挥发掉,不用担心。」当时home爸脸上和蔼可亲的笑容我到现在还记得,或许他从来没想过会被一个台湾来的女孩子质疑洗碗方式,所以才想用微笑化解尴尬吧?

后来我才知道,英国人这种特殊的洗碗方式真的「独步全球」,就连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也不了解这种洗碗不冲水的逻辑。只不过台湾人质疑的是洗碗精残留对健康的影响,法国、义大利、西班牙等欧洲人在意的则是洗碗精如果留在碗盘上是否会影响食物的味道。

遇到读者先生后,发现他竟然也是英式洗碗法的奉行者,害我花了好大功夫才成功说服他洗碗要冲水。其实不只洗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思想观念上有着太多的不同,根本不可能一一改变。要求一个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照着我习惯的文化生活,无异是缘木求鱼。

经过多年磨合,我们之间大部分的歧义不是各退一步、达成协议,就是其中一方被另外一方说服,觉得对方的观点虽然和自己过去数十年的想法有出入,但因为对方说得有道理,最后决定采纳对方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文化融合的真谛:用外来文化让自己更进步,而不是固执地坚持过往习以为常的观念。

二○二○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看着英国人从一开始拒绝戴口罩,科学家甚至发表「口罩无用论」,直到疫情带走了四万多条生命,英国政府终于承认戴口罩的防疫功能,开始强制国民必须戴上口罩,我感觉自己虽然已在英国生活超过十年,其实仍然和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有着根深柢固的差异。从洗碗方法到防疫政策,文化冲击无所不在,当我以为自己已经够了解英国人时,他们总有办法让我更惊讶。

这引发了我写这本书的念头,想借由介绍我眼中的英国「小怪癖」,探讨某个特殊现象背后的成因,以及它是如何在特定的文化下,经过多年的约定俗成,渐渐累积酝酿而成。希望在帮大家打预防针的同时也提醒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的思考模式套用在别人身上,我们看起来很怪的现象也许是别人的生活常态,学会尊重多元文化、了解文化差异、培养文化同理心,才是身为地球村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