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专业2021届毕业作品展
前言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六月,我们迎来了大连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专业2021届毕业作品展。本次展览作品既有对本土本乡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表现,又有对社会的关注和认知;既有对传统造型形式和材料的传承与创新,又有对新科技、新材料的研究与探索。
四年的大学时光,学生们不仅雕塑着艺术作品,也在雕塑人生、雕塑对艺术的梦想。这些作品凝聚着学生们充沛的感情,展现出激情澎湃的青春气息,体现了同学们对文化的汲取、对社会的探究、对人文的认知、对自我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是青春的“独家记忆”。毕业作品不仅是对同学们四年学业的答卷,同时也是对过去成长历程的一份总结。毕业创作,不只是一段时光的结束,而更是一段时光的开始。 同时,也是对雕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体现多元化、融合性的大艺雕塑专业特色的一次检阅。
不论是艺术作品还是我们的人生,都要经历从稚拙到成熟,从迷茫到醒悟等一系列的升华。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后浪”奔向远方……(文/雕塑教研室)
作品欣赏
李茜茜-《我和我的祖国》
39×19×117cm-青铜
指导教师:管桂发
▼
作品说明:作品《我和我的祖国》,将我大连艺术学院一年多的校园国旗护卫队切身感受,以具象雕塑创作研究,塑造袁晋爽擎旗手的精神气质,对国旗、国家的请情感,去传达自我的爱国情怀。
陈冠宇-《唐诗之路—李白、杜甫》
90×50×80cm,85×50×49cm-树脂、金属
指导教师:管桂发
▼
作品说明: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我本次创作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为人物创作原型,通过水墨画用墨技法来融合雕塑造型语言,把绘画中的二维空间展现放到三维空间进行塑造,以中国画的勾、皴、擦、点、染来转换到雕塑泥性塑造语言,结合诗句中诗人的意境世界,来创作作品。
李万上—《你看,我在看你》
280×280×280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管桂发
▼
作品说明: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有坦途,也有荆棘,而这些成长过程中的每个节点,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本次创作中,我尝试将个人阶段性的经历和生活中个人的身心变化用雕塑的形式加以表达。同时在创作中以具象写实的造型手法进行塑造,利用人物动态以及构图表现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燕祥雨—《LaGa》
87*32*20cm.71*183*26cm. 96*41*20cm. 76*58*24cm.树脂着色
指导教师:宋蘅沅
▼
作品说明:整组作品是我直面自己内心情绪的一个具体的形象表现。是对自己内心性格的一种表达。现实中在与人接触时我是比较小心翼翼的,作品中的每一个形象都是有刻意回避的感觉,袋子与人,上面是逃避躲藏,下面又是直白的展露,一种不然而喻的妄诞在我脑海里出现。也许我本人更加内敛妄诞,害怕接触却又有时喜欢某种新鲜感,又不敢表达。纠结与冲突,在内心冲撞。向内还是向外,没有定性。
赵子康—《灰从中来》
可变、混凝土
指导教师:宋蘅沅
▼
作品说明:宁静和枯寂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更像是一个美妙的过程,所有事物,渐渐从开始的宁静、恬静的气质到缓缓冷静下来,开始变得枯冷和寂寞的样子。与此同时在这共同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宁静的共同美感。意指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状态。
李瑶--《崽º》《崽½》《崽²》
(71cm*45cm*26cm、 (66 cm*47cm*36cm) (73cm*50cm*30cm)、玻璃钢着色
指导教师:宋蘅沅
▼
作品说明:童年就像迷宫,中途有许多未知的岔路,所以拥有不同的童年可能有着不同的未来,童真是世界上最透明的东西,就像孩子明亮如朝阳般的笑容,孩子流畅的脸部轮廓线以及可爱稚嫩的童颜都洋溢着自然之美。虽然童真是透明的、美好的,但童年不全都是都是快乐的,一部分孩子的童年是孤独甚至叛逆的。作品主要是想表达童真美中的孤独与叛逆的情感。
龚由升—《自5月4到4月28》
可变、木,石膏,铁
指导教师:宋蘅沅
▼
作品说明:
最早的创作主题是马帮精神。
5月4日是我出生日。
4月28日我做了个梦。
在梦里我的马死了,它像是我毕业创作的马;又像是童年时老家养的那匹花马,黑白棕的颜色一直清晰。
又或者说马之死,是某种思考与暗示。关于精神和物质,理想与现实,情感跟经历。我把梦境和个体生命历程的碎片结合,让他们重叠覆盖,挤压穿插,平行或对立。最终呈现出熟悉又陌生的状态,这是我二十余年生命的崭新历史,我在其中回顾,思索,探寻。
史海侠—《一杯凉水》
可变
指导老师:宋蘅沅
▼
作品说明:我觉得人是依靠记忆存活的,因为这是唯一一种可以逆时间之流而存在的方式。所以我希望纸的介入能够给作品带入一种自然力,作用于记忆和时间。雕塑记录我与生活(包括情感)之间的深厚的联系,是生活中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依恋和情感观念关联。
赵琳—《RESTRAINT》
可变、树脂着色
指导教师:宋蘅沅
▼
作品说明:关注线条的延伸和形式的和谐,让人感到一种没有狰狞,没有烦恼,没有时间限制的生活。以一种更柔和、更近乎自然的方式建立形象,使雕塑圆润有力、坚硬而温暖,能够唤起转变生活和爱的欲望。用心和每一个生命对话,用自己的形状形容梦想的美妙。
鲁新星—《reflection》
50×50×50cm、金属、树脂
指导教师:宋蘅沅
▼
作品说明:自古以来,中国神话对于刑天的褒贬定义观点不同定义不同。创作主题为金属矩形表示刑天精神的坚毅不可屈服面对困难还能依然保持自我。部队生活带给我的坚毅和刑天的不可屈服。我把这些元素抽离出来用于符号性表示,另一方面也是对刑天精神争议的另一种表达。
姚重洋—《搏》
102cm*54cm*21cm、104cm*50cm*23cm、树脂、不锈钢
指导教师:张振华
▼
作品说明:我一直对我家乡的历史典故以及汉代雕塑,尤其是汉代的画像石艺术很感兴趣。借此机会,在充分继承我们家乡的优秀传统美术文化遗产的同时,并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加以研究、发扬和推广,努力赋予作品在新的历史时期独特的现实意义。
吴国宏—《宁静》《妩媚》《思念》
60*12*38cm,60*12*44cm,73*15*50*cm、树脂着色
指导教师:张振华
▼
作品说明:“以肥为美”一直是我们对唐代审美风尚的第一印象,抓住这一审美风尚,通过马和唐代女性的自由组合,以优美的形式表达出一个更具时代特色的传统雕塑,并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李欢—《穿青人家》
350mm*250mm*500mm、白钢
指导教师:张振华
▼
创作自述: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同质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界限”逐渐迷糊。此次创作以穿青人独特的习俗和文化为题材,采用符号化的表现手法将穿青人的表象特征进行凝炼,形成具有鲜明民族性、地域性的作品风格,阐述“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引导人们认知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与我们存在的意义之间的关联。
张燕婷—《咻》
1270mm×660mm×330mm可变、玻璃钢
指导教师:张振华
▼
作品说明:每次重要的转变都是瞬间的,你不知道每次的变化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转变,但好像就得这样,人人都如此。无畏了。本着初心往前走走,无论好坏都接受。这件作品把自己的状态和生活相互连接,同时传统雕塑与灯光装置的结合传达带给观众声临其境的感触。
王跃超—《my emotion》
200cm*400cm*200cm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 :孟继兵
▼
作品说明:整组作品是由4个作品组合,分别代表着4种不同的情感。柜子代表恐惧,柜子出现身上出现的起伏面,是被勒住的感觉。沙发代表的是欲望,欲望本身是不会被满足的,当你觉得你等到你想要的得到了满足,那么你会出现下一个欲望,欲望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人们的幻想得到了心理安慰,欲望本就是泡沫会消失也会源源不断。桌子代表的是哀,哀是人得不到的东西或者没有把握住的东西,所以我用金属做出流动的感觉。在造型上主观处理,通过对家具的抽象概括化处理,使其具有表达情绪的意向,通过衔接的手法使两种物象重新组合。
刘少东—《友》《谊》
71×80×41 32×22×111 cm、树脂着色
指导教师:孟继兵
▼
作品说明:我的雕塑创作以寝室舍友为原型,尝试分析中国古代的雕塑的造型语言来研究自己的毕业创作,在这借鉴了石狮和陶俑,采用石狮和唐俑是因为和模特的气质比较合适,更能突出模特的特点,研究石狮和陶俑的造型方法,来进行肖像雕塑的研究。
林博文—《Merchandise》
230*230*230cm尺寸可变 、光敏树脂、金箔、铝、铜、烧箔
指导教师:孟继兵
▼
作品说明:作品围绕动物保护这一主题,分别描绘出三种动物的形式状态,运用数字建模3D打印的创作方式,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制品—羽绒服、真皮制品为切入点,利用金箔、铜皮、烧箔等金属的特质进行效果渲染,凸显动物制品的工业性和冰冷性,引发对人性的思考,升华动物保护这一创作主题。
陈智—《光与植》
80×250×230cm、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 孟继兵
▼
作品说明:题材是以植物蒲公英的形状与工业产品进行结合,使其产生一种全新的造型语言,让简简单单的工业产品形成一种美,更加艺术化。内容分为两部分,底座和主体,底座采用铁板等材料,使用焊接做出艺术感,主体使用圆管弯曲角度,最上面的造型使用不同型号的射灯,围绕的做出蒲公英的造型。
谢继超—《无功》《无名》
100cm*80cm*35cm,140cm*60cm*70cm、树脂着色
指导老师:张芙毓
▼
作品说明:作品表达的是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人生境界。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路里云和月的洒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情怀。
于正恩—《初夏熏风》
85cm*30*cm*30cm、玻璃钢着色
指导教师:张芙毓
▼
作品说明:以人物的动态、体态、神态来表现此雕塑,在雕塑中的年轻女性人物,对于形体的拉长和动势的微倾、肌肤的饱满光滑处理,使雕塑中的人物更加生动的体现雕塑中女子在夏日微风拂过安静优雅的一种神情状态。
李杨—《所思 所忆》
800*824*450mm、树脂
指导教师:张芙毓 邢华峰
▼
作品说明:有家国情怀对战争抗拒和沉稳的花木兰将军形象。表现出静默、克制,有一种力量在雕塑体内潜伏,平静中有坚定。以“东方英雄”为题材,唤醒大家对于中国文化中美好东西的回归。
刘李学坚—《武》、《舞》
121*52*38、117*59*41
指导老师:张芙毓
▼
作品说明:创作的初期是想通过儿时的兴趣爱好来展开的,以表达对儿时的怀念。作品应用网格的疏密来展现作品的虚实关系。镂空的手法可以使作品的形式从封闭的、实体的,转变为开放的、虚像的。作品的投影更好的展现出了整个雕塑的空间与虚实的关系。作品利用钢铁厚重、有力的特性来展现雕塑中的点、面、线。
纪德娴—《时代》
30*30*30cm、崖柏
指导教师:张芙毓
▼
作品说明:时代在进步的同时,应该将过去父辈所经历的艰难一直铭记于心,我选择三件时代背景下的物品来进行具象风格创作。分别是红军帽、油灯和老式手表。用崖柏木来充分表现出作品的怀旧感,来表达我内心的情感,要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于学通—《沉》
150mm×150mm×2200mm金属、水美玉、榆木、纸浆、石灰、石膏、紫光檀、雨花石、钢丝
作品数量:7件
指导教师:王岩
▼
创作内容:现代雕塑中综合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果说材料在雕塑艺术中表达的是不同的视觉形象和审美的重要媒介,那么综合材料要求的是艺术家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属性与审美的属性下用独特的形式感而统一与协调,强调材料的对话。笔者在本次的毕业创作中运用了水美玉、榆木、雨花石、石膏、紫光檀和球这些材料。表达了材质的轻巧与厚重,柔和与刚强,精细与粗糙,规整与突兀最终用黑色调的立柱带有统一性和协调性有着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强调了材料的表现力和庄重的氛围感。
胡璧镜—《鲸落》
4*2.4m、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王岩
▼
作品说明:大自然生命发展的规律,以鲸落为代表。一鲸落,万物生。从出生到死亡,再从死去的残骸中诞生出新的生命,如此往复,无穷无尽。鲸落是深海生命的“绿洲”,它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而作者的作品所体现的就是鲸鱼死后,养育了深海千万物种的一种自然规律。
陈裕郎—《灵》、《影》、《渊》
630mm x 200mm x 150mm、650mm x 180mm x 150mm、650mm x 180mm x 150mm、玉石 (岫玉),木材(紫光檀)
指导教师:王岩
▼
作品说明:鱼在水中游动的形态与水的动态相结合经过造型的提炼再通过玉石和
木材的材质表现结合曲面与镂空的创作手法来表达生物与自然之美。将自然之美进行造型提炼归纳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去。曲面与镂空是从自然之美中获得的灵感,把它运用到我的雕塑创作上通过紫光檀和岫玉来表现,希望能给观众带来独特的空间美感。
窦浩泽—《盼》
280cm*30cm、榆木、黄铜铆钉
指导教师:王岩
▼
作品说明:现在中国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即想要保护孩子的天性,还要孩子接受应试教育及社会的意识形态等多样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束缚;面对这个问题应该教多少,放多少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笔者通过仙人掌单薄的形体造型,传达出一种规矩束缚,同时结合小孩子的天真对比的表现出人物对自由、逃脱的渴望;通过作品产生对儿童教育的思考及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联系的中介,给观众一种感性的沟通的桥梁。
孔令辉—《母与子》
2000mm*830mm*1100mm,450mm*200mm*350mm、铁杉、红松
指导老师:王岩
▼
作品说明:《母与子》的创作是通过榫卯结构造型和野猪的母子形象来提高作品的趣味性及视觉效果。通过材料、体量、色彩上进行对比反差,并结合榫卯结构造型的特点,榫卯的子榫与母榫的结构造型来进行创作。大野猪在造型表现上是充满野性与柔弱天真的小猪形成对比,榫卯代表基因传承、文化价值观、形式固化与自然结构造型。
方萍—《Body 局部》
300mm*100mm*500mm、270mm*100mm*350mm、200mm*100mm*200mm
450mm*180mm*860mm、木材 石材
指导老师:王岩
▼
作品说明:黑格尔说过,人体是高于一切其他形象的最自由、最美的形象。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人体本身就是最美的造物。作品是作者对人体美的喜欢与热爱,希望通过这种永恒的方式把形态美保存下来。通过做身体的局部,使得自己更加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通过研究自身来发现自己,从而可以更好的面对自己。人体美是我们对自身的审美感受。
姚百胜—《章鱼No.1》、《章鱼No.2》
No.1(250cm*50cm*10cm)、No.2 (100cm*120cm*110cm)、榆木 梨木树根 金属
指导教师:王岩
▼
作品说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文化交流、传达思想意识的主要途径。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展现的事件及评论,也产生了许多的网络名词,例如“割韭菜”。“割韭菜”一词泛指:在经济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欺骗手段获取钱财的事件。两件雕塑总结当下问题,运用章鱼挤压变形的雕塑来引喻社会中被“割韭菜”的人。利用章鱼无脊椎软体的特征,容易受到外力变形,并依然能够在外力压迫的空间生存。雕塑No.1运用浮雕、线刻、镂空的方式表现章鱼挤压变形的形态;作品No.2运用传统根雕的方式表现章鱼挤压变形的状态。通过两件作品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使观者对社会更加深刻的思考。
赵雨蒙—《曲径通幽》、《云》
600cm*250cm*200cm、350cm*110cm*140cm、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杨卓
▼
两个作品说明(同一个说明):“静谧”是不可度量的,通过装置艺术的本质和精神境界的融合,能够经由意识让人们感知并且心中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让人们收获心灵的慰藉和感动。作者通过纯洁干净的白色来营造静谧氛围,利用两种不同的装置艺术来表现静谧视觉效果。
张琪—《黑白“徽”》
50cm×30cm;30cm×50cm;39cm×46cm、水泥,木头
指导老师: 杨卓
▼
作品说明: 徽州建筑,又称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徽派建筑具有显著的外观特征,从色彩构成上看,黑瓦白墙对比强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从建筑的建造方式来看,马头墙错落有致,绵延在青山绿水之中,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徽派建筑采用最简单、最常见的黑白,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古建筑群落。徽派建筑中的黑白结构巧妙的形成了古建筑中独特的韵味,这种美来自与自然环境的风吹日晒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记录着微派建筑经历过的风风雨雨、跌宕起伏。
张子淇—《遗城》
223×90×266cm、废旧金属
指导教师:杨卓
▼
作品说明:在创作过程中,由于笔者的家乡来自鞍山,在心中就不免有些对工业时代的追思。这些饱经沧桑的机械零件是工业文明的见证,将其回收再进行重新组合,赋予其新的含义,找寻物体本身的形态意义,突出其自身价值。
、
江硕—《浪漫机器》
130cm*140cm、70cm*80cm、70cm*80cm、40cm*50cm、材质:纤维
指导教师:杨卓
▼
作品说明:本次创作重点表现卡西尼多年来孤独航行对土星进行探索的经典场景,表达对于卡西尼数十年如一日完成使命的献身精神的敬佩,在宇宙孤独航行中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如同地球上成百上千为卡西尼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一样,它也与远在地球的人类的孤独内心产生无限的共鸣。在创作中探讨材料独特的艺术语言——软材料与现成品结合,与笔者个人的情感世界相结合,尝试将卡西尼的精神性带给观众,希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并且让更多人体会到软材料与现成品相结合的艺术魅力。
董美丹—《溯》
可变、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杨卓
▼
作品说明:
(一)
写满文字的纸张,承载着不同的记忆被缝补在一起。文字的出现引起观者的好奇,促使人们探索完全陌生的情感领域,进入私密的记忆空间,唤起了人们对于陌生领域的想象。日记中的文字,不同状态下书写出的字迹也有所不同,这些时而整齐时而潦草的字迹,能更好的再现当时的情绪。当作者再次看到这些过去的日记时,产生了熟悉又难以表达的感觉。用一针一线勾勒回忆,在制作中完成对过往记忆的修复、重建。和观众通过作品进行对话,共享记忆。
(二)
“镜子需要另一面镜子,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子”,对立的两面镜子表相互审视之意,面对镜子映射出的模糊影像,在两个时钟之间线的交织拉扯中,仿佛看到了过去与现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实和记忆之间的交织与混淆。看到了我们无法割舍,无法摆脱的记忆。
马梦馨—《永远失联的爱》
可变尺寸、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杨卓
▼
作品说明:本次创作运用现成品材料床,椅子,衣服等进行改造搭建场景纪念逝去的亲人,寄托哀思。
雕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过作品触碰到观者内心深处,或表达其个人主我感触、人生态度和情愫。希望把这种情感氛围带给受众,引起观者的共鸣,并珍惜当下,让更多的人走进自己的情感世界,感染到每个人。
孟令辉—《一立方》
100cm×100cm×100cm、金属焊接抽象雕塑
指导教师:杨卓
▼
作品说明:以多样的分割方式使作品的空间更加丰富,这些空间有规律的结合也使作品具有节奏韵律,使用严谨规整的切割焊接方式,使作品呈现出明显的秩序感,同时通过金属材料本身的坚硬、理性、沉重等属性以及后期表面做锈处理,丰富了作品的视觉效果。
刘露—《BEAR LOAD》
45cm*52cm*120cm、椴木、松木
指导教师:张梦徐
▼
作品说明:斯科特·麦克劳德,在《理解漫画》一本书中将动画片和卡通创意产品制作的概念定义为“一种通过简单化以使效果得到强化的艺术形式”。卡通人物形象的雕塑因为外形可爱造型简单夸张深受很多人的喜欢,作品通过卡通形象和夸张变形的手法,表达孩子被书包压弯脊梁,负重前行状态,同时也表现了孩子可爱、活泼、顽皮的一面。
路博同—《Reserve》
300cm*150cm、悬挂高度200cm,尺寸可变、金属锡
指导教师:张梦徐
▼
作品说明:作品中每件物品对我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每样东西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回忆。但是物品并不能一直完好保存,因为材质的原因,物品会被多种因素影响而改变它原有的样子,但金属锡的稳定性相对较好,不会轻易改变形态,所以我想用金属来让物品以另一种形式保存起来。让每件物品所承载的故事保存得更加长久。
尹悦悦—《忆》
尺寸::门框:2100mm*1100mm*80mm.军服:1150mm*670mm*300mm
材质:松木、方钢
指导教师:张梦徐
▼
作品说明:主要研究作品材料质感表现最完美的感受,将木材与金属相结合,门框采用工业方钢为主体框架,衣物用有纹理的红松木制作,利用木质材料的雕刻塑造特性以及金属的细腻、敏感、坚硬来表现出更深层次上的情感感受,准备用两种材料的独特质感进行结合,最初用工业方钢做出门框的框架结构,后来用木材做出红军的衣物进行修饰结合,将金属材质的坚硬和木材质感的温暖、柔软进行融合,使其融入创作中所蕴含对党过往岁月中军人的精神情感。
翟刚燚—《极》
1.95m*0.34m*1.35m、玻璃钢
指导教师:孙东宇
▼
作品说明:以太极拳招式组合中其中一式动作与立体主义相结合,表现出其中的生命力和运动感,使其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从而进行传统文化精神和当代艺术融合的艺术创作。
丁艮龙—《祥·余》
153cm*110cm*130cm、铜、玻璃钢
指导教师:孙东宇
▼
作品说明:通过镂空的形式表现出光影的虚实变化,并在将铜箔烧制、挤压变形、打磨后与雕塑表面贴合,以此表现海洋中变幻莫测、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以及蝠鲼在海洋中安宁飘逸的状态,营造出如树叶般轻盈随风飘动的意境。
马艳东—《“行走”的城》
100cm*34cm,120cm*50cm,40cm*20cm、抽象金属雕塑
指导老师:陈钊
▼
作品说明:《“行走”的城》的创作主要是为了研究金属雕塑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系,“而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式。广义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作品主要探究前者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创作采取了城市建筑外部几何形态”,城市房屋的方正,房屋以及外部结构的一些借鉴,以及城市痕迹变化的过程。探究新旧交替的变化,以废旧金属为材料,与城市新旧变化结合,塑造以废金属创作的城市雕塑。
郑德轩—《 明天 》
可变、陶 木
指导老师 朱利文
▼
作品说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变的如此的平静,恍惚间感觉每个人的生活都定格在这里,以自我生活状态来反映了当下的情感,当下的期望,记 录了这非常时期的现实。疫情限制了我们生活中的自由,它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郑梦—《家就是城堡》
50cm*50cm*70cm、陶
指导老师:朱利文
▼
作品说明:在作品创作中我选择了以具象的城堡形体语言形式来表现对“家”的情感。作品用砖块"筑"的方式塑造形体,以陶土为创作材料,用质朴的语言形式表现。当我在做这件作品的时候,把城堡当成我的一种精神寄托,每当回想起自己对于幼时零碎家庭的记忆,茶余饭后,欢声笑语,我想留住这种记忆,也渴望在塑造城堡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安全感。通过对一些建筑取样融合的方式,也能够让看者去想象自己理想的“家”的样子。也希望你的心中永远有一座城堡能够在你不安的时候成为你心灵的港湾。
张舒雅—《嬉闹》
150*50*30、陶泥,pvc
指导老师:朱利文
▼
作品说明:以我无意中看到的一张图片,图片中蝴蝶落在了猫的鼻子上,这一瞬间的平静,引发了我的思考,平常的时候猫与蝴蝶之间的互动基本都是猫抓蝴蝶,蝴蝶被猫惊得飞走,所以蝴蝶与猫和平共处的场景使人能感受到更深的平静,引发人的思考与冲动,于是我就想以这个画面来进行创作,采用陶艺技法来把这一瞬间的平静保存下来,选取猫的三个姿势与蝴蝶结合,创作出更多这样的美好瞬间,将这种瞬间变成永恒。
徐雪桐—《 我想.. 》
55✖35✖33cm、60✖30✖30cm、55✖30✖30cm、树脂着色
指导老师 郝巍
▼
作品说明:每个个体都拥有着自身的独特和美丽,在畸形单一审美的浪潮下,人们往往会趋向于他人眼中所谓的“美感”,盲目地改变自己,从而失去了自身的独特性,失去个性和特点,长此以往社会的审美将呈现趋同化。通过趣味性的表达,将正确对待“容貌焦虑”的理念传递给观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可盲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应当珍惜自身。
张雨萌—《记忆》
①25cm*28.5cm*51.3cm、②49cm*27.5cm*45.7cm、树脂
指导老师 孙洪胜
▼
作品说明 本次创作选用泥塑材料,运用简约概括的表现形式。在小女孩天真稚嫩的外表下,将忧伤或快乐的情绪表达出来,利用彩虹的美好与人物的特征,来代表童年记忆中的美好,传达出一种孩子渴望抓住美好的一种内心情感表达。
赵静怡—《云游》
60*50*30cm 、70*40*40cm、陶
指导老师:孙洪胜
▼
作品说明:作者向往自由如同可以随意飘游的云朵一般,希望可以摆脱社会生活的束缚做自己真正喜欢热爱的事,然而生活在大的社会环境下,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有太多无可奈何也无法改变的限制,只能在忙里偷闲的空隙中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现代人被生活压得透不过气,只能在夹缝中喘息,所有人在最开始都满怀热忱,最终也是让生活平了棱角,无法追求自己真实的梦想。作者创作表现不被生活束缚,带有理想化的作品,人们在云朵上四处飘摇,可以达到无法到达的心灵净土,在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顾祥如—《百年镌刻》
47*45*49cm水镁玉、金箔
指导老师:孙洪胜
▼
作品说明:选辽沈战役结束后,1948年10月东北书店出版的《建党手册》为原型,在尽量保留玉石本身美感的前提下,通过独特的造型表现手法,融入现代元素,将爱党爱国情怀承载在作品中,把心中对于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
李弛宇—《线》
100cm 90cm 150cm、金属
指导老师:孙洪胜
▼
作品说明:本次创作的作品是用金属替代传统木质建筑结构,经过金属焊接搭建的一组金属建筑,从而表现空间上的虚实,上下前后的层次感,线条排列疏密大小。
梁楠《哈尔滨的冰》
30cm*30cm*60cm、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郝巍
▼
作品说明:身在外地求学,免不了对家乡的思念,每次提及家乡那种迫不及待安利的感觉,都让自己为身为一个哈尔滨人而骄傲,所以本次创作将对家乡的情感融入作品中,用透明树脂模仿冰的质感,利用灯光营造出冰雕的感觉。将自己的家乡文化宣传,发扬。让别人感受到哈尔滨文化的魅力。
梁媛媛《 梦马可栖 》
30cmX40cmX60cm、木头着色、玻璃钢着色
指导老师 郝巍
▼
作品说明 :材料上选择木箱、玻璃钢翻制的雕塑、免烤软陶相结合。运用多种材料展示马虽然在束缚捆绑的状态下却努力生长向上的状态,给观众传达一种面对逆境仍蓬勃不止的生命力。
尹平平—《重塑》
50cm*25cm*50cm石粉粘土
指导老师:张雯羽
▼
作品说明:伴随着“材料走进科学”在当今美术展览中综合材料走进我们的视野,材料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传统的审美观念随之改变。随着时代的更替,人类对于艺术创作的材料不仅仅局限在泥土,木材,石材以及金属材料,这些自然存在的传统材料。新型材料也在不断适应艺术领域发展,石粉粘土材料就是其中之一。空间性是雕塑艺术最主要的,立体雕塑是出于三维空间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本文将重点阐释石粉粘土在雕塑作品中的作用与表达,将生活中最为真实却又用拟人的手法将动物造型雕塑展现在观者眼前。并结合国内外雕塑家的作品借鉴分析,来产生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张众《慢慢》
135*40*70cm、树脂着色
指导老师:孙洪胜
▼
在科技急速发展和文化不断进步的今天,物质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以及人们为生 存而加快的节奏,已经让“人生”疲惫不堪,从而使人们在内心深处萌生出渴望轻快、 明晰、简约且生动的生存模式。我的作品以简约的形式,探究了人物形象和意境美的结 合。并在雕塑中用综合材料的形式表现出来。竭力追寻极致的意境美。
孙恩—《杰布哈》
40X40X25cm、陶
指导老师: 张雯羽
▼
作品说明:作为一个生长于内蒙古的人,蒙古族文化对我来说耳熟能详。那一望无边的草原,那活跃壮硕的牛羊,那热情好客的人都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我对家乡的文化怀着一种敬畏之情,在大学的学习,更让我发现了陶瓷艺术与民族文化融会贯通的可能性。民族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我希望通过我这几年的学习,能够使蒙古族文化艺术对现代陶艺创作起到一定的启发,更加促进陶瓷艺术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白慧文—《白裙少女》
指导老师:孙洪胜
30x60x70cm、超轻粘土
▼
作品说明:人物造型陶艺是现在重要的造型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物造型设计的作品也越来越多。这组作品表达了个人对少女的理解并用超轻粘土进行创作出不同神态的少女形象,因为人物的造型本身就是风格多变的。从一个人的形象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基本特质,再加入个人的理解扩大人物特点,加上表情动作生动凸显人物特征就可以创作出非常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而“白裙少女”这一作品就是想用自己的作品创作风格手法来展现自己所想少女这一群体的神态举止。
刘绍伟—《茶具组合》
尺寸可变、陶
指导拉老师:朱利文
▼
作品说明:手捏成型技法是比较原始的陶瓷成型技法之一,是通过双手对泥料捏、搓、揉、压等从而做出理想的陶瓷作品。手捏成型借助的工具比较少,在与泥接触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泥性。
赵逸清—《爱丽丝》
30cm*60cm*35cm、30cm*60cm*55cm、30cm*60cm*45cm
指导教师:张梦徐
▼
作品说明: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研究,并结合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和个人生活经历来阐述了雕塑艺术对不同材料的包容性,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希望表达出由一个大孩子为小孩子所创作,然后不断打开各个大孩子的内心。使人们相信童话,童话是给人类带来快乐的东西。作者一直很喜欢迪士尼那样的城堡,非常想建一座那样的城堡,可以将自己的幻想全部注入进去。通过作品告诉参观者每个人都是爱丽丝,不必在意世俗的眼光,你也可以像童话世界的“爱丽丝”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认识更多的朋友,在自己的世界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