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经济再难低调
(图/中新社)
刚结束的2023年是五味杂陈的一年。一方面,中国大陆在航天航空、商用大客机、造船、高阶晶片、新能源、电动车等多个领域创造显著的成就。汽车出口超越日本、造船吨位超越韩国,都打败原先的世界第一,跃居全球龙头。
但另一方面,相较美、日、印度甚至欧洲股市的优越表现,A股与港股成了全球末段班的市场。而房地产、地方财政仍处低迷,也都限缩大陆居民消费的积极意愿,限制了经济在疫情结束后快步增长的预期。
以世界银行的数据来看,前年底中美GDP分别为18兆和25.5兆美元,中国约为美国经济体量的70%。但到了去年第3季为止,两国的GDP差距反而扩大,中美名目GDP比值降为64%。不过,名目GDP的跨国比较受汇率影响太大,而美国联准会连续两年连续多次升息,使得美国的GDP未必如表面所见到的风光。
例如,上月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尔斯(Chris Giles)就以专文〈对不起美国,中国经济体量比你大〉提醒人们,受汇率波动影响的名目GDP其实并不准确。他说,别看美国前3季GDP出现5.2%的可观增长,如果单看11月的数字,美国GDP按年萎缩了30%!他解释这是以欧元或人民币计价的结果。足见名目GDP在跨国比较时的问题。这种失真数据若被政客们不当引用,就可能产生政策的偏差。
其实以国际货币基金会的购买力平价指数调整,中国经济早在2016年就超越美国。到前年底为止,更抛离美国22%。吉尔斯认为这种国际比较更可信。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和世界银行等每年根据各国境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所需支付的货币数量,来衡量各国物价水准的差异,旨在排除汇率波动对各国货币比价的影响,还可排除通膨的影响。例如,2022年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转换因子为3.99,反映中国境内3.99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于美国境内的1美元,比起2017~2021年的4.18左右略为升值4%,也反映出美国境内高通膨对美元购买力的实际缩减。
虽然吉尔斯在专栏文章中认为,中国乐于名目GDP居于第2的低调,因为可避开关于气候变迁、债务宽免,及提供其他全球公共财的责任。不过,其实中国经济再难低调。连带地,中国大陆在两年内的外交步伐也都动见观瞻。包括「上合组织峰会」、「中国-海湾国家峰会」、「中国-中亚峰会」、「一带一路」10周年盛会、「金砖国家」扩容会议、「中美元首峰会」等,都对国际地缘政治在去全球化后的新格局揭示新页。
合作与发展才能结交朋友,制裁与打压只会树立敌人。在涉及俄乌与以巴两场战事的多次联合国投票中,中美似乎呈现《孟子》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鲜明形象对比。展望新的一年,综观天下大势,在武林共主渐失众人信任之际,是否意味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新棋局即将开启?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