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面向大陆低空经济新蓝海
旺报社评
准总统赖清德参访嘉义亚洲无人机AI创新应用研发中心(亚创中心),肯定台湾「全球无人机就绪指数」排名全球第3,显见台湾具备各项优势。亚创中心4月底参加美国无人载具及自驾系统产业链展(Xponential 2024),争取与美国深入合作的机会。无人机是21世纪先进科技产业的核心,中美科技角逐愈演愈烈当下,台湾无人机产业如何找出自己的优势,值得深思。
无人机经济前景强劲
2030年全球无人机产值上看550亿美元,无人机的研发与应用近年来备受资本青睐,全球各大电商、零售商、物流巨头均有布局。美国电商Amazon、无人机科技企业Zipline、网路外卖订餐平台DoorDash、Google旗下的无人机公司Wing、零售商Walmart等,都开设了无人机配送服务。
尽管无人机所带来的经济前景强劲,但美国联邦航空总署(FAA)发布的安全隐私相关法规,将推迟商业无人机在美国市场的大规模运用。FAA称无人机融入美国领空,需经历「渐进」的步骤。
相较于民用领域,美国政府更为关注的是军事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但依据Bloomberg的报导,与军方合作并没有那么容易。2023年底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希克斯走访矽谷,一些高科技公司一度对与军方合作期望很高,但至今仍然等不到订单。Bloomberg称,美国国防部多年来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收效甚微。
大陆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的数据,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已达120万架,2029年将倍增达到278万架,无人机行业正成为新蓝海,业务涉及物品配送、载人旅游、农业运用、灾害搜救等多个领域。深圳星河World商场天台,无人机可以在3到5分钟内完成外卖配送;山东青岛农民使用无人机播种撒肥,管理农田;广东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北京古北水镇等多个主题公园里,无人机表演已司空见惯。
大陆首条常态化无人机急救送血航线,2021年3月在浙江省投入使用;甘肃积石山县去年12月发生6.2级地震,救灾型无人机飞抵受灾地区上空,即时回传现场画面帮助救援;今年2月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的电动「空中的士」首飞,从深圳到珠海仅需20分钟。2023年大陆低空经济规模超过5千亿人民币,2030年可望达2兆人民币。随着低空经济领域技术的发展,从航空新材料、通航整机,到临空经济、低空运营,产业链上下游雏形已现,相关领域企业总数逾5.7万家。
中美两强间创造机会
大陆对低空经济的成长动能与可能带动的就业机会,极为重视。2021年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计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画纲要》;2023年12月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视为大陆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今年初大陆《无人机管理规定》生效,以规范飞行并促进无人机商业运营;3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发文提出,到2030年要让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民众生产生活各领域。大陆各地已陆续设立低空经济相关产业基金,苏州今年以来签约低空经济项目251个,计划总投资超过730亿元人民币。
亚创中心5月将举行产业大型论坛,10月偕同相关供应链厂商在AIoT展打造「壮台湾(DRONE Taiwan)」专区,希望连结国际订单与国内产能,发展台湾无人机产业。台湾发展无人机产业应有自己的优势,资通讯产业实力雄厚,电子硬体相关设备及零组件供应链已臻成熟。不过,市场规模是新技术市场化的重要条件,发展无人机产业不能只求在军用领域分一杯羹,而忽略大陆庞大的民用市场。
台湾高科技制造能力先进,但经济规模太小,夹在两大经济体中间,需预留空间,同时面对来自美国和大陆的交流合作机会,才能创造永续发展最大的机会,这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