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明年大陆经济 稳中要求变

旺报社评

今年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罕见主动示警大陆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久前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上海一场座谈会,也提出今年大陆发展遇到的新挑战,远远超出预期,未来经济恐将面对更大的下行风险。在在凸显大陆经济相当严峻。

找出经济成长新动能

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基期效应消失,疫情反复与众多加强监管措施带来的不确定性,大陆经济成长明显减速。第一季经济成长率还有18.3%,第二季却下滑到7.9%,第三季更掉至4.9%。虽然相较其他先进与新兴市场国家依然十分亮眼,但对照自身的成长轨迹,增速明显下滑,亦是不争的事实。

而为应对经济下行情势,大陆从中央部会到地方政府,纷纷推出政策组合拳。比如财政部为稳住投资,加大力道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积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光是10月发行额度就高达6441亿人民币,足足是1到10月平均的1.6倍。随后各地陆续传出,房地产贷款限制可有条件松绑。人行更大动作全面降准与定向降息,释出超过1.2兆人民币的长期资金,就是想刺激消费与投资,避免经济进一步下滑,可看出大陆稳增长的强烈企图心。

不过,对面临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的大陆来说,任何决策都得考虑长远,不能陷入惯性思维与短期迷思。也就是说,不管是供需与城乡区域结构调整,或是产业升级转型,都需要融入更多的新元素或新模式,才能快速将经济拉出短期泥淖,并朝中长期方向迈进。求稳显然还不够,还必须深入思考如何在稳中求变,找出经济成长新动能。

举例来说,这一、两年来因疫情因素而加速发展的数位经济,在5G、云端、物联网等网路项目带动下,已经逐渐开枝散叶、茁壮成为引领经济成长的重要引擎。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20 年大陆数位经济规模达39.2兆人民币,不仅较2005年2.6兆成长超过10倍,占GDP比重更是从2005年14%大幅成长到2020年38.6%。对比之下,2020年大陆整体制造业占GDP比重,在结构加速调整下,下滑到只剩37.8%。显见数位经济这种新业态(融合制造与服务),已逐渐取代过去传统产业角色,成为大陆经济成长的新主流。

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现时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维持甚至找出更具弹性与灵活性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创新,让更多新业态与新模式,可以大鸣大放,而非反向限缩如网路或线上平台等特定产业发展。比如近来为强化反垄断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北京开始加强网路平台监管。从网路巨兽阿里巴巴及腾讯,到线上教育平台的新东方与高途,再到线上游戏的市井小民,无一不受到影响,也引发寒蝉效应。换言之,这种为了求稳而加强网路监管、反垄断的做法,可能需要适时调整。毕竟网路本身是数位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过度扼杀只会带来反效果。

对中小企业加大支持

另一方面,北京可能也须留意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力道支持。因为中小企业才是支撑大陆经济的关键要角,贡献经济比重超过6成,但短期经济下滑,受到冲击最大的往往都是中小企业,而非大企业。尽管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已明令金融机构须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援助,然实际情况通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小企业囿于财务体质与信用状况普遍较差,即使政策大力放水,但在雨天收伞的大前提下,银行更会倾向回归授信本质,严加审核、减少放贷,政策效益自然也难以彰显。

因此,为真正达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增量、降价、扩面」的政策目的,在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上,或许除了开闸放水、释出资金等短期救急作法外,更应该站在中长期角度,思考如何求新求变,从根本上去提升中小企业体质。比如端出政策牛肉、协助中小企业加快数位转型步伐,或是结合数位经济模式,引导中小企业创新、开发出新营运模式等,都是具体可行做法。俗话说的好,与其直接给鱼,不如给支钓竿。扶持中小企业,何尝不是如此。

目前看来,基于经济增长考量,明年大陆主旋律应该还是不脱「稳」这个字。只是,站在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角度,不管是数位经济或中小企业发展,都还需在「稳」的主旋律下求变。毕竟应该看的不是当下,而是更长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