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求新求变 大陆经济再出发

旺报社评

大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未有太多意外,仍以「稳」为主旋律。不过,这次强调的是「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调「进」与「立」,在政策开放与产业结构调整上有所作为,多做有益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经济成长引擎启动

根据官方最新统计,大陆经济仍处于逆风,但成长引擎多已启动,甚至开始加速增温。11月工业生产年增6.6%,较市场预期5.7%高出将近1个百分点,也创下近两年最大增长幅度,显示民间企业已渐渐找回生产活力。对照月初财新公布的制造业PMI,再度从代表景气衰退的49.5,重回代表扩张的50.7,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消费及出口同样增温,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成长10.1%,创6个月新高,也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长,代表民间消费回升力道并不似外界想像的差。此外,睽违半年之久,出口年增率也再度由负转正,成长0.5%,更大大激励了市场信心。

经济增长三大引擎中的投资,受房地产市场拖累,表现持续低迷。但细看分项指标可以发现,11月固定资产投资年增仅2.9%,但撇除衰退幅度高达9.4%的房地产投资,制造业及基础设施投资分别成长6.3%及5.8%,平均数字超过整体固定资产投资3个百分点,显示主要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动能值得期待。

这些数字足以证明大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也呼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在经济维稳的基础上以进促稳,从中找到推进经济成长的新动能,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摸索并打造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对于正面临中长期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陆来说,这是无法逃避的道路。

自1979年大陆全面实施经济改革以来,曾经历多次经济转折向下、新旧动能青黄不接的严峻时期。如1989年天安门事件、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等,都曾造成大陆经济严重受挫,但凭借着摸着石头过河与试点运作的模式,总能摆脱低潮、重新回到成长正轨。历史未必重演,但过去累积的经验,让北京在处理与应对经济问题上,有着一定优势与依循路径。

松绑网路创新产业

不过,经济转型成功要靠新模式,新模式的出现有赖宽松的环境,管制需松绑,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大陆网路创新能力非常强,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2023全球独角兽榜》,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中国以316家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前十大中国占有5席,字节跳动蝉联第一。过去几年,大陆为整治反垄断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强化线上及网路平台监管,造成许多网路新创公司消失,重创网路运用及科技创新的业态发展。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希望能够带动一波新的松绑与开放。

12月中大陆知名新创服务平台创业邦发布独角兽调查报告指出,2023年大陆独角兽(成立10年内且估值高于10亿美元的新创公司)存续总量562家,占全球比重约3成,仅次于美国。但这两年来新增家数明显减少,2021年新增153家,今年仅41家。固然与全球货币政策紧缩有关,但大陆对新创环境的管制与整改也是一个原因。如今随着整改告一段落,让法规符合市场期待,将有助企业大胆追求创新,进而带动经济成长动能。

现阶段大陆在「稳经济」的同时,希望以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而找到增长的新动能、新模式及新机制。站在中长期经济发展角度,这样的目标与方向十分正确,但作法上要实际,要让企业有感而愿意投资,政策的调整非常重要。譬如,减少中央及地方政府主导力量,让市场角色更为突显,正面看待新业态发展,取消过于严苛的管制规定等等,将有助于达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目标。短期刺激政策固然重要,政策打造长期竞争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