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民众退休准备指数降至历史新低 年轻人储蓄整体不足
调查显示,大陆民众退休准备指数降至历史最低值,年轻人储蓄整体不足。(示意图/达志影像)
大陆青年群体的个人税前年收入。(界面新闻)
据界面新闻报导,近日,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2023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在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一年之际,一项贯穿11年的连续调研报告指出,中国大陆人整体退休准备依然不足,且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报导称,2023中国大陆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5.53 /10 」。这项指数不仅明显低于2022年的5.7,也触及历史最低值。
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对报告进行解读。他表示,今年中国大陆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下降,整体来看,主要是由于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受访者对未来不确定性增加,另外,受收入下降等因素影响,个人退休计划需要重新制定。
六项细分指标均出现降低
陈秉正表示,在构成指数的「退休责任意识」、「财务规划认知水平」、「财务问题理解能力」、「退休计划完善度」、「退休储蓄充分度」,以及「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6项指标上,2023年均有一定下降。其中「退休计划完善度」下降最多,从2022年的4.19下降到2023年的3.84。
他表示,在构成指数的6项指标中,前3项指标均表明,受访者退休准备意识并不弱,且大多都超过了6分,主要差距则是在后3项退休准备行动指标上。这意味着中国大陆居民在退休计划的完善度、退休储蓄的充分度,以及预期收入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报告还指出,在人群及地域方面的细化分析表明,低、中等及中上收入组人群的退休准备指数分别下降了0.17、0.24、0.25个百分点,下降较为明显;中低及高收入组人群的退休指数变化不大。从地域上来看,去年退休准备指数较高的省份退休准备指数均有明显的下降,整体上不同省份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
「相对来说,高准备指数人群特征是:男性、临近退休、已婚且养育两个子女、身心健康、学历高、在国有企业及外商/港澳台商工作、高个人收入与家庭收入。」陈秉正补充说。
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持观望态度
正值养老「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一周年之际,该报告针对个人养老金制度询问了受访者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支持态度、预期支取模式等多项问题。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仅有6.85%的受访者建立了个人养老金帐户;在2023年前建立帐户的人数占比约为1.39%,与同期公开数据全国平均比例1.67%相近。具体到存入个人养老金帐户的金额方面,开设帐户的受访者的月存款金额中位数为500元,均值为483元;总体分布呈现偏向两端的特点,即200元以内和900元以上人数占比较大,选择投入中间区段金额的受访者占比较小,体现出「保守观望」和「顶额投入」的分化趋势。
调研报告还显示,中国大陆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缺乏认识,仅21.21%的受访者对个人养老金制度比较了解或完全了解,42.91%的受访者一般了解,有10.76%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在支持程度上,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总体持观望态度,51.15%的受访者对该制度的设立保持中立,34.03%的受访者持明确支持态度,仅不到15%的受访者明确反对新制度。
陈秉正结合调研结果称,实际开户的数据充分说明个人养老金政策仍处在起步阶段,政策发挥常态效果还有赖于后续宣传扩大和参与率提升。
青年群体储蓄水平整体不足
青年群体是今年报告的一个重点关注对象。乐观的是,绝大多数年轻受访者都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的储蓄来应对未来的养老需求,但现实情况则是,青年群体的储蓄水平整体不足。
陈秉正也解释了背后的原因,青年群体的整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他们需要将相当大一部分有限的收入用于维持目前的生活质量,造成大多数年轻人只是将相对较小的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备未来养老之需。
报告建议,青年群体应在关注自身职业发展的同时,做好退休规划和资产配置;重视身体和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心态;认识到国家面临的养老与财政压力,提高生育责任意识,注意利用好国家和社会未来为适龄青年可能创造的有利于生育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