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看台湾》旅行台湾 漫无目的又自由自在(下)
作者脑海中残留的台东海岸印象,大概就是这张照片的模样。(作者提供)
离开台北后的下一站是花莲,与其说是期待的花莲的清水断崖,不如是期待沿苏花海岸的这段火车吧。
中学时就被电影诸如《练习曲》所害,环岛海岸线是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的执念吧。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不过说来好笑,现在翻起照片才想起来,从台北乘火车去花莲是下午,行至苏花公路时其实早已天黑,并未看到这一路的大海。
市井气息浓厚、没有新建高楼大厦、街头的广告牌好似内地九十年代的二三线城市、悠闲的机车大爷、山坳中的城市在大山的庇护之下。
不大的花莲市,没骑多久就到了海岸边。
这可以称之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了吧?(作者提供)
这可以称之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了吧?
每每看到大海,总会给自己制造诸多矫情的思绪。
看到这样生活在海边的人,安静地坐在凉亭中观海的母子,总会想如果自己生活在一个海边城市,会不会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呢。
虽不是一个晴天,但海水依然透明,反倒是和阴沉灰暗的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感似乎使这样一个场景显得尤为不真诚。
🛵
专属记忆
离开花莲后坐火车去垦丁。
坐在位置上,心中默念,请一直这样开下去吧。
每一面车窗是一副油画,驶过台东的乡村田野开始沿海岸线前行。
对火车以及火车旅行有执念的我来说,能够在这样的天空下享受这般旅程,算是此生无憾的体验的吧。
在乡间小镇和海边骑电瓶车好像就成了台湾的专属记忆。
赶在太阳落山之前白沙滩看了日落,在没有什么人的海滩上遇见两个牵着手亲密合照的女孩子,不知是不是一对小情侣。
在垦丁的第二天去鹅銮鼻和龙蟠,是在云中行走的一天。(作者提供)
在垦丁的第二天去鹅銮鼻和龙蟠,是在云中行走的一天。
在龙蟠草原上,面对大海,又一个人偷偷听了七八点的《我所拥有的时间》,工作的第一年每天陪伴我加班返家的歌。
此行台湾的最后一站是高雄,从垦丁坐大巴返回枋寮火车站,一路上大巴沿着海岸线行驶。
海边有不少装饰夸张的咖啡店,五颜六色的冲浪板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加州的santa monica海滩,明明已是好几年前的记忆,这般一联想,好像闭上眼也都浮现在了脑海里。
不知是否由于前面几天的旅行已经消耗完了大部分精力和好奇,又或者高雄本就是个无聊的城市,在高雄只停留一天,甚至都抱着一种「快点结束吧,把这时间打发掉」的心情。
可直到今年读了台湾作家王聪威的《滨线女儿》才知道,原来这片地方就是书中故事的发生地,哈玛星,一个以铁道和港口闻名的旧时繁忙城区。
高雄之行结束于这顿用高脚杯喝茶的凹造型小店,返回上海后开始一段还颇有期待的新工作。
现在再回想,自己也会羡慕当时那个,还能抱有期待之心的小朋友啊
(普鲁士蓝/上海)
(本文来源:柚子铺台湾交换生服务公众号)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