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应突破开放盲区

(图/本报系资料照)

两岸交流在疫情期间经历了长时间的中断,随着疫情结束,本应该重回正轨,而这也是两岸民众和各产业一直期盼的事情。可惜,当下的两岸政治氛围依旧不好,大陆对于即将上台的赖政府也充满着不信任,所以在开放的步伐上,确实显得较为谨慎。

大陆文旅部副部长饶权上月在北京会见国民党立委参访团后,宣布将率先恢复福建居民到马祖旅游,并在平潭到台湾的海上客运直航复航后,恢复福建居民赴台团队旅游。这项决策,被视为是大陆主动释放善意,可以给两岸观光带来曙光,但很明显的,这种善意相较于台湾官方和业界原本的想像来说,应该还是有落差。

在这种情况之下,台湾官方似乎也缺少足够的动力做出积极回应,因为无论是蔡政府还是赖政府,在两岸问题上都非常在意对等,在他们看来,大陆现阶段的开放可能换不来台湾更大范围的开放。

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惜这段话难以适用于当下的两岸关系,更何况马政府的8年执政,双方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交流经验,现在只不过是要恢复往日的状态而已。问题在于,在两岸互不信任的大背景下,小小的善意释放,很可能被解读为缺少诚意,或者认为是某种讨价还价式的谈判手段,这在民进党人的意识中确实普遍存在,如果大陆想要通过小步伐的开放来寻求逐步累积善意,应该很难达到目的。

事实上,两岸大开放、大交流对大陆、对台湾都是有利的,既然大陆能够单方面对欧洲多国开放免签而不要求对等,那么在两岸问题上也完全可以单方面做出更大幅度的开放。

大陆为了吸引台湾民众前往大陆,已经推出了诸多措施,其实没必要继续在放开大陆民众前往台湾的问题上走得如此谨慎,这其实无关台湾官方的立场,端看这种开放是不是有利于两岸民众累积善意,以及是不是有利于大陆争取台湾的民心。

换言之,大陆应该突破一个思维盲区,即对台释放善意的对象,可能最优先的并非赖政府,而应该是台湾的民间社会,如果把这个对象搞清楚了,就会发现释放善意只会嫌少、不会嫌多。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大陆现阶段还可以采取更多措施,而无需等待即将上台的赖政府做出何种回应。两岸民众心中都有一把尺,如果大陆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反观赖政府却没有相应的回应,那么无论是大陆社会还是台湾社会,都会清楚地认定问题出在哪里,尤其是台湾民众会用自己的选票做出选择,届时自然会给赖政府足够的压力。

而现阶段的小幅度开放,某种程度上反而给了反对开放者一些说嘴的空间,让他们可以用大陆开放力度的理由来缓解台湾对大陆开放的压力。

疫情大流行已经过去1年多的时间,全球范围的交流互通早已经恢复,但两岸交流开放却延宕多时,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不能久拖不决;继续自我设限,并无助于降低敌意,开大门、走大路才是两岸交流应该有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