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加速“上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 北京报道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迎接一场智能化变革,其中也包括近年来火热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近日,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当前,汽车产业正处在全面拥抱“智能化”的新阶段,云计算、AI、地图等核心技术已经成为智能汽车的重要基础设施,并持续推动高阶智能驾驶的量产落地。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人工智能“上车”,诞生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智能座舱,一个是自动驾驶。但原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受到技术路线的阻碍,并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所以很长时间,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都不温不火。
在周鸿祎看来,大模型会是一场工业革命,当大模型部署到车上,也会带来很多革命性的变化。
大模型助力自动驾驶落地
周鸿祎以自动驾驶为例称,过去大家觉得自动驾驶很难,是因为原来技术路线不对,但是用大模型,只要有足够多的训练数据,它的泛化能力可以实现举一反三,这就让自动驾驶的很多难题得到解决。
周鸿祎还提到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FSD,“马斯克说很快会向中国用户提供FSD,他有这个信心,就是因为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法,用了Transformer大模型这条线路。”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刘澍泉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模型对自动驾驶的影响确实很大。因为大模型第一次引入上下文的概念,可以把感知、规控两个网络直连,这和原有架构是不一样的。
正因如此,汽车成为大模型落地的重要场景之一,各个大模型服务商也在加速推进大模型“上车”。4月24日,腾讯云也发布了汽车行业大模型解决方案,可提供从模型、算力、AI工程平台到AI应用的全链条服务。
其中在模型能力方面,腾讯云汽车行业大模型是在腾讯混元大模型基础上,加入海量汽车行业专业数据进行预训练、任务精调和强化学习后而来。
在算力底座层面,腾讯新一代HCC高性能计算集群,支持10万卡GPU超大计算规模,最快四天就可以训练万亿参数的大模型,同时还可以在自动驾驶、仿真等场景中充分应用,这也为汽车行业大模型提供了强大的算力基座支持。
B端和C端体验革新
大模型“上车”后,无论是在B端还是C端,都将带来全新的体验。
对于C端体验,周鸿祎分享了他的一些切身感受。“原来车里的很多智能助理,更像是智障,并不好用。比如你说把车窗打开,它能听懂,但你说把玻璃摇下来,它就听不懂了。”
而在大模型“上车”后,让汽车真正拥有了嘴巴和耳朵,无论用户怎么表达,它都能理解并回答。“这就是革命性的东西。司机开车的时候,不方便去点那些操控按钮,现在通过语音就可以操控一切,这是过去无法实现的体验。”周鸿祎说。
对于汽车端的大模型,刘澍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在汽车端侧部署的都是蒸馏过的大模型,而不是把大的神经网络放在端上。所以,直接服务车主的是端侧大模型,但它的训练以及更新迭代都要依靠云端。因此,“车云一体”会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因为像是智能座舱,本质上也是一种云端服务。
对于B端,大模型带来的变革也是全方位的,除了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企业协同等环节,也都在进行智能化迭代。
比如在研发环节,大模型可以帮助软件工程师写代码、补代码、诊断和测试代码;在生产环节,大模型可以帮助优化汽车的工艺设计;在服务环节,大模型可以让智能客服针对用车、维保的疑难问题提供更专业的回答等等。
据汤道生透露,腾讯汽车行业大模型正与长安、广汽、一汽丰田、东风岚图、易车等十多家汽车行业伙伴开展应用实践,覆盖座舱助手、营销、客服等场景。
汤道生表示,过去一年,各行各业对大模型都抱有很大的热情,并结合企业自有的图文数据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现在,AIGC已经从智能问答,发展到文生图、文生视频等能力,不断创造新的惊喜。
“这和当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路径很像,从门户、娱乐等领域发展起来,然后逐步渗透到生活服务、产业互联网等各个领域。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遵循技术发展的规律,保持热情的同时,也需要有耐心。我们始终认为,产业实践才是AI大模型等新技术的最佳练兵场。”汤道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