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促課程融入AI 專家:要有配套

学界形容,生成式AI浪潮在大专校院被过度神话,但绝非某些濒危科系的续命丹。记者林澔一/摄影

因应AI浪潮来袭,近年私校多要求教师或多或少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AI,其中淡江大学近日发信给校内教师,要求一一四学年起,务必将生成式AI融入所有教学课程,引发校内教师反弹,质疑教育圈跟风AI,现场却往往流于片面浮滥;学者则建议要有教师增能配套。

对此,淡江大学回应,虽叙明「务必」,但还是鼓励教师尽量做、更普及。八月已召集各院院长举行AI赋能暨课程改革会议,请院召集系讨论如何结合AI赋能专业规画课程改革,下学期起小幅开课,一一四学年盼全面落实AI赋能。

不过中研院资讯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育杰分析,高教界近期常问如何教AI,端看以何种角色为目标。工程师需具备参数等知识,研究人员要更深的数学、统计、演算法知能,但若是大学想全面性推广,应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盼能更普及。

李育杰指出,ChatGPT等生成式AI因其简单口语化,很快被市场接受,但使用者若想得到更好协作经验,需给予更好的指令(prompt),师生能从「思考炼」角度切入,给予更多范例和AI做引导式问答;再者,应了解同样问题向不同大型语言模型(LLM)提问可能得到不同答案,也要有能力判断结果的对错良窳,学生才不会变笨。

政大心理系教授杨启正谈到,「心理学就还满适合。」心理学理论时常多而复杂、看法不一,AI可有效协助整理。且这个时代的学习不光是记忆特定知识,而是多方整合,从资讯海中找方向。

中央大学资工系教授蔡宗翰则建议,教授对LLM需有一定理解和使用经验,加上不同语言模型擅长功能不一,用错模型可能产生错误结果,建议学校推动,需有教师增能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