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女孩不讳生死 签署捐大体
2019年4月4日,天津医科大学举行追思活动,师生缅怀遗体捐献者。(新华社)
触碰、了解、接受,是「90后」正确认识生死的前提,消除恐惧后,他们开始作出更多未雨绸缪的选择。甘肃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高霄华发现,不再忌讳死亡之后,年轻人反而更加懂得尊重生命,选择去追求一种有益于身心的生活方式。
对于1999年出生的白怡宁而言,「死亡」是可以在电话里讨论的「小case(事情)」。一年多前,这个山西女孩向家人坦承了自己思量许久的想法:签署遗体捐献协定。待她说完理由,父母沉默片刻后,就支持了女儿的决定。次日,白怡宁和同为90后的学姐梁嘉丽走进甘肃省红十字会,成为甘肃省在校大学生志愿登记无偿捐献遗体的第2、3名志愿者。
不讳生死,是当代青年展现出来的生命态度。作为当年甘肃省年龄最小的遗体捐赠志愿者,白怡宁坦言,自己就是被这样的精神所感召,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郑重承诺」。在正式签署遗体捐献协议之前,白怡宁已经在甘肃省无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服务队做了整整一年的志愿者,为市民讲解捐献遗体器官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
在服务队里,白怡宁见证了许多感动的瞬间。有化疗成功的癌症病人,用5年时间说服家人捐赠遗体;也有双双签字捐赠的伉俪,要求将名字并排刻在纪念碑上。
不同于白怡宁在志愿服务中的长期接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余愫是因为4年前母亲突发心肌炎离世,才开始频繁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余愫还主动参与了一些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并在校园发起类似志愿社团,希望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同时,让自己、以及更多医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