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测替考“明码标价”“看破不说破”现象背后

在政策层面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的同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所高校对于体测替考的应对措施和处罚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近年来,“替考”的代价越来越高,作假空间逐渐缩小。

近日,太原工业学院两名学生因体质健康达标测试(以下简称“体测”)“替考”,被取消学士学位获得资格一事备受关注。据太原工业学院教务处消息,根据《太原工业学院考试工作管理办法》,有2名该校学生因冒名参加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体测,给予课程记“零分”、取消学士学位获得资格的处理。

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体测“替考”在高校中并不罕见。一到体测季,在校园QQ群、微信群中,常有学生发布寻找体测替考的消息,且多明码标价,依据不同的项目,其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人民币不等。多名高校学生向新京报记者反映,由于大学校园中参与体测人数较多,体测教师对被测学生不熟悉、监考不严格等原因,让体测替考者有机会蒙混过关。针对频发的体测替考现象部分高校也在加强应对措施和处罚力度。

12月14日,教育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登峰在回应大学生体测替考问题时表示,目前的体测在实现方式上较多采用学生不太喜欢的方式。他建议,未来的体育教育改革中更多关注如何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

高校体测季 校园微信、QQ群频现替考信息

“体测代测可测身高体重吗?”“有女生明天早上可以帮忙体测代跑吗?腿临时摔了,价格好商量。”“求体测代跑+仰卧起坐,110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11月前后的体测季,多所高校的“帮帮群”“爱心互助群”“跑腿群”“生活服务群”等微信、QQ群中,均有类似寻求体测替考的消息出现,且据学生反馈,该现象已存在多年。

一名来自山东某高校的本科生晓吉化名)告诉记者,该校大一、大二的体测在体育课上完成,班级人数较少且容易被老师发现,通常找替考的学生不会太多。大三、大四年级的体测在规定的一周之内去指定地点完成即可,没有固定的时间和班级限制。而且,在测试时,学生无需出示身份证件等信息,只需要拿体测号牌进入即可,因此产生了不少体测替考现象,“大三大四的体测不会影响总成绩,所以对替考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考过就行。”

晓吉身边就有同学曾帮人“替考”,“有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担心体测考不过就会找替考。帮人代考的同学觉得既可以挣钱,又能锻炼身体,也不会被查到。有时候,一个‘体测季’下来,靠替考能赚七八百元。”

晓吉说,据她了解,校园内有多个“替考群”,体测替考价格通常为100元人民币,每次体测季下来,一个班大概有5名左右的同学找替考。“特别是跑800米,即使是知道某人找了替考,大家也不会互相揭发。”

记者在湖北某高校的“帮帮忙”群聊中搜索“体测”发现,体测“替考”现象并不罕见,其价格多在几十到几百元人民币不等。体测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跑步、仰卧起坐(女)或引体向上(男)、800米(女)或1000米(男)。其中,长跑项目的“替考”需求最大。

湖北某高校“帮帮群”中,频现体测代考相关内容。学生供图

除长跑、引体向上等项目外,也有学生寻求身高体重代测帮助。学生供图

“室内项目是30到50元,50米跑价格在50到100元,800、1000米,价格通常会在一两百元甚至更多。”北京某高校体育学院老师焦阳(化名)告诉记者,作为体测的负责人,他对体测替考的“市场价”也有所耳闻。据他了解,“甚至还产生了校外人员替校内学生进行测试的现象。”

多所高校的学生告诉记者,除“替考”外,体数据造假也是作弊的常见手段。

吉林某高校的学生万柳(化名)表示,往年,长跑成绩都是在监考老师掐秒表后,把成绩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将成绩上报给班长、体育委员或学习委员等班干部。“以往报假数据太容易了,甚至成了一种公开的现象,班干部也不会去核实,更不会有同学揭穿。去年,我报了真实成绩,在我后面跑完的还有五六个同学,但那年我的长跑成绩却成了班里倒数第二。”

万柳告诉记者,今年,学校不再由老师掐秒表计成绩后口头通知学生,改为发给每位参加体测的学生一个绑在手上的计时器。“这样一来,由自己虚报数据作假的空间就小了很多。”但万柳表示,作假依然是被默许的存在,“跑50米那天,我在生理期,又不想参加补考,所以我找了个男生替我去考,我把计时器给了他,他替我跑出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吉林某高校“生活服务群”中,有学生明码标价求“代测”引体向上。

部分高校老师对体测造假“看破不说破”

核实学生身份、照片等信息,对体测学生进行身份核查的过程不难,为何体测“替考”、数据造假等现象依然存在?记者了解到,由于学校体测成绩与学校招生相关、体育老师不想担责任、体育老师同情学生等原因,使得部分体测老师对体测造假现象“看破不说破”。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王宗平告诉记者,由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与学校声誉密切相关,前些年,学校的体测老师常常会对学生在体测中的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依靠测试仪器供应商填报测试数据。因此,学校自主上报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与抽测数据往往有很大出入,全国被抽测的学校中,有一半左右学校上报的数据与抽测数据的吻合度不到50%,差的学校吻合度只有20%~30%。“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对高校进行学生体质测试的抽测,但抽测的比例不到1.0%,威慑作用有限。”

部分高校为何包容学生体测成绩作假?记者了解到,高校的体测成绩关乎学校实际利益。焦阳告诉记者,“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不得评为合格等级,各省(区、市)不得批准其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学校。这对学校来说是巨大损失,所以有的体测老师会默许替考、造假等现象出现。比如学生在跑800米时‘套圈’,只跑400米,老师其实一眼就看出来了,但有的老师会看破不说破。”

焦阳还透露,为了让体测数据“好看些”,该校会要求体育学院的学生也参加体测。“体育学院的学生是可以不参加体测的,但是为了让学校的体测数据不下降,我们就让体育学院的学生也参加体测,帮学校提升总成绩。不光我们这么做,其他学校也都这样做。”

焦阳表示,由于他所在学校的体育成绩计入学生保研、评奖评优总成绩,而体测成绩占体育成绩的70%,他曾通过身份验证的方式,抓到过不少体测成绩造假的学生。

“2014年,我总共抓到了264名参与替考的学生。在此之前,其他老师都没抓过,甚至有的学生替全宿舍同学跑了一千米,老师也没管。”焦阳说,那年由于他是首次抓替考,被抓的264名学生被要求到教务处写一份保证书,承诺以后不会再有作弊行为,如果来年体测成绩高于当年成绩,保证书即可由学生本人取回。2014年开始,学校体测会严格检查学生的身份证、校园卡和一卡通,一经发现替考等作弊现象,上报学院、学校统一处理。

焦阳说,尽管学校会严查体测替考,并在体测前郑重强调纪律,告知学生体测替考、造假等行为一律按照作弊处理,但依然有学生会以身试法。现在,每年体测,学校都会发现十几名参与替考的学生,这些学生会被留校察看或记过处分

体测不达标主要是平时“缺练”

一名多年前曾找过长跑替考的湖北某高校毕业生告诉记者,他找人替考的原因是“自己身体状态不好,平时缺乏锻炼,男生长跑1000米是4分33秒及格,自己跑肯定不能及格,当时不想因为体育成绩影响自己拿奖学金。但现在也挺后悔的,觉得是一种诚信缺失。”

多年来,大学生体质呈下滑趋势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另据媒体报道,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发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江崇民表示,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只是下降速度趋缓。

多名大学生表示,上大学后,他们几乎不怎么进行体育锻炼,耐力、身体素质都有下降。体测中的体前屈、立定跳远等项目还能靠考前突击解决,而长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是他们每次体测必“吐槽”的“老大难”。

中国海洋大学大四学生天溪坦言,他在运动上“提不起精神,知道自己该运动,但总是会想‘明天再说’。”天溪说,因体测成绩会作为体育成绩的一部分,体育成绩又是奖学金评比的一部分,因此每次体测前的两个星期,他会每天去操场上跑几圈、练练引体向上,但“体测完就结束了,不会把跑步作为习惯坚持下来”。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教师苏日表示,学生的体测成绩已纳入到评奖评优和保研。根据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2014年修订)中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的标准,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苏日透露,每年上报数据的不及格率大概5%-8%左右,而标准对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要求是“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所以,“体测不及格无法毕业确有其事。但毕业的及格分数是50分,如果第一次没通过,学校会提供重新测试的机会,所以总体而言,因为体测不及格而拿不到毕业证的学生目前还没有,但若严格执行,会出现不及格的同学。”

苏日告诉记者,该校目前只为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体育课,而从大一到大四各年级每年都有测试。因此,学校的体测成绩呈现出“大二最好、大四最次”的情况。他认为,现在体测的“及格线”并不高。“拿长跑来说,大一大二男生1000米4分32秒及格(大三大四是4分30秒),大一大二女生800米4分34秒(大三大四是4分32秒)及格;男生引体向上大一大二10个(大三大四11个)及格,女生仰卧起坐一分钟大一大二26个(大三大四27个)及格,要求不高。但很多学生‘缺练’,引体向上一个都做不动,仰卧起坐一个都起不来。”这些年,随着学校的教学方案将体测项目引入课堂,在日常体育课中带学生做相关练习后,学生的体测成绩总体上升了。“但不能指着课堂练习,还是要学生自己把体育锻炼重视起来。特别是大三、大四没有体育课的学生,他们需要更加重视。”苏日提醒说。

多所高校加强应对措施和处罚力度

针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教育部近两年连续发文,要求加强对学生体育课程和学校体育工作的考核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提到,要“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体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规依法予以问责。

在政策层面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的同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所高校对于体测替考的应对措施和处罚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近年来,“替考”的代价越来越高,作假的空间逐渐缩小。

太原工业学院教务处一工作人员在回应媒体时表示,大学生体质达标测试是重要的国家级考试,测试现场都有监考老师对各个环节进行身份审核验证。任何考试只要作弊就会被取消学位。此前,该校也曾处分过两批体质健康达标测试违规学生。2019年4月和5月,该校就有6名学生因参与冒名代替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按作弊处理,取消学士学位获得资格。

除太原工业学院外,中国政法大学也明确规定,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可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王宗平表示,给予体测替考学生以取消学位处分,这个措施“符合常理,不必大惊小怪。”他认为,体质健康测试作为一项国家的考试,就应当和任何考试同样对待。“专业课找替考、英语四六级找替考,被取消获得学位资格,大家可能会觉得很正常。但体测替考被取消学位,大家关注度却这么高,归根结底,大家还是认为体育考试和其他科目的考试不一样。”

据焦阳介绍,他所在的学校已经用上了“高科技”严查学生的体测替考行为。“首先,入场必须要有身份证,监考老师会一一比对。此外,我们开发了小程序,对学生历年体测成绩进行比对,比去年成绩高出很多,我会让学生重新参加测试。比如,今年有个学生引体向上做了20个,我觉得不对劲,让这名同学到我这来再测一次,结果他连5个都起不来,找各种借口说身体不舒服。目前,我已经把这名学生的情况上报给学校,这名学生的成绩已经被取消,学校会做出警告处理。”

教育部:体育活动要让学生享受到乐趣

“这种测试在很多学生看来还是一种强制动作。虽然目标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但实现方式还是较多采用了一种大家不太喜欢、不太愿意接受的方式。”12月14日,在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已经注意到关于高校体质健康监测替考这一问题。

王登峰说,就像很多青少年都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现在,为了应付体质健康监测,包括体育中考,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就变成了“体质健康监测测什么项目,体育课上就练什么”。这可能也是在高校推进体育课教学改革应该面对的问题。

王登峰认为,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应该让学生享受到乐趣,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如果体育课只是强制学生跑操、跑步,运动的乐趣就无从谈起。他建议,可以考虑采用一些有知识含量的竞赛作为考核方式,让枯燥的体育锻炼、体育测试变成能让学生享受到乐趣的活动,同时也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甚至还可以把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的平均情况作为评优、评奖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如何让体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王宗平认为,体测可以发挥“倒逼”作用。“现在大学开设的体育课相对比较温柔,有不少高校的部分体育课,学生‘不出汗、不喘气、不心跳’,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有限,学生自己又没有养成平时运动的习惯,指望着靠一年一次的体测,让他们跑出好成绩,很难做到。”

在王宗平看来,现在国内有很多高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例如清华大学一至四年级的本科生均需要上体育课;浙江大学的体育课由从前的144学时增加到252学时;南京理工大学也恢复了三年体育课。王宗平希望,高校、体育部(学院)、体育老师等各个环节,都应该承担起责任,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增加体育课的课时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