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运动有风险

(示意图/Pixabay)

9日国内新冠肺炎又是零确诊,也是连续27天无本土病例。随着疫情趋缓,4月30日指挥中心开始推行「防疫新生活运动」,鼓励民众在落实防疫之余,也能放松享受餐饮生活及户外活动。

北市大地工程处且于5月底规画4场「台北大纵走」步道生态导览解说活动,邀民众共享山林之美。活动要求参加者配合实名制、测量体温,并提供酒精消毒双手之外。美中不足的是,指挥中心的防疫策略既已宣告奏效,在爬山闷热之余,要求民众全程戴口罩,可能有害健康、导致缺氧甚至诱发心律不整的风险。

以路程达3.77公里、耗时2.5小时的山林之旅来说,体力已是「周末运动家」的大考验,加上白昼高温在30度以上的夏季时节,戴上口罩运动恐加剧原有呼吸、心血管与脑部等器官的负荷。就人体构造而言,细胞都是一台小型机器,可使氧气和燃料(葡萄糖)在发电机(粒线体)中转换成能量,用于思考、运动等活动。虽然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也能产生能量,但其效率比在有氧条件下要低得多。

长期缺氧,会加速细胞老化的过程,可能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而同时,人体细胞一旦老化,又会造成细胞含氧量、运送氧气、运用氧气的能力降低,使各组织处于长期缺氧的状态,变成一种恶性循环。以脑神经医学来说,大脑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5%。大脑若长期缺氧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精神、神经症状:如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睡眠障碍、智力下降、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个性改变等;身体若严重缺氧,则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甚至死亡。

国外已有中学生因戴口罩跑步猝死之案例,若原本就有心脏功能问题再加上戴口罩换气不足,加剧心肌缺氧状况;同时体温升高、心跳加速,更可能引发心律不整而猝死。而一般民众在运动时,若无运动专业训练指导,在遭遇低氧环境下,可能因急性缺氧、过度换气,造成呼吸性碱中毒,产生头痛、头晕,甚至四肢麻痹、痉挛等症状。故剧烈运动时,应摘下口罩,以获得足够的血氧量。

防疫健康新生活既已开启,建议生病的人应尽速就医与在家休养。而从事郊外踏青、户外运动、旅游等有益身心健康活动的民众,在享受森林浴与芬多精的同时,请与周遭人员保持社交距离,摘下口罩深呼吸,提升体内细胞含氧量。若至人群密集处,则随即戴上口罩,以降低疫情风险。(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