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原着小说看《繁花》

金宇澄带着原着小说看《繁花》。(钱江晚报/金宇澄提供)

大陆《钱江晚报》报导,金宇澄长篇小说《繁花》重点描写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两个时期上海人的生存状况,讲述了不同出身的沪生、阿宝和小毛三个童年好友的上海往事。继承并发展传统话本小说写法,整部小说几乎全由闲谈、闲聊和对话组成,织就一张密不透风关于上海市井生活风情、和人物跌宕命运的网。《繁花》表面是饮食男女,里面是山河岁月,时代变迁。

2013年金宇澄《繁花》原着一举获得第二届春风悦读榜「白金图书奖」、首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从小说出版,到2023年底剧集《繁花》问世,恰好十年之期。

仔细阅读原着,对金宇澄与王家卫的「梦幻联动」或许不会意外。

《繁花》开头,金宇澄写道:「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电灯下面数钞票,数清一遝,放进西装内袋……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否极泰来,这半分钟,是上海味道。」

致敬的正是王家卫的代表作《阿飞正传》。或许,《繁花》动笔之初,所谓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转动了。

读《繁花》,很难不被强烈而独特的语言冲击。金宇澄用满纸沪语绘就了一幅上海市民的生活长卷,构建了一个文学天地。

不过,金宇澄说起《繁花》问世,还有点无心插柳。2011年金宇澄在上海本地论坛「弄堂网」注册「独上阁楼」ID,用上海话讲上海故事,写写停停。受到追捧。随,小说在《收获》杂志长篇专号连载,回响热烈,多次卖到脱销。

阿宝、沪生的茂名路、思南路、复兴路的洋房和英式公寓;画工人子弟小毛的沪西老式里弄、偏僻的工人区、曹杨新村……小说着重刻画了几十年前上海市民生存空间,这种细腻把握城市脉络,自然离不开金宇澄多年生活观察。

「很多人说,上海历史很浅,一百多年,过去只是个小渔村,我非常不同意。上海几辈人,绝对不会是这个小渔村里渔民的子孙吧。不说外来的影响,这个城市,直接联系到苏杭、宁波等地区的文化内涵,根脉包括了长江三角洲。上海的历史构成,像一块压缩饼干,一个巨大的压缩档包,看起来很浅,其实内容密密层层。」

在金宇澄看来,文学是一种保存。把人物、故事、细节,通过文字保存下来。《繁花》如同玻璃罩,把上海数十年变化罩起来,固定下来,不做评论,不提主张,一切交由读者理解。